“锅碗瓢盆”一应俱全的“厨房套装”,竟是一个橡皮礼盒;印上柯南、海贼王等卡通形象,文具盒就变成一个盲盒;花里胡哨的“动感”笔,能播放动画幻灯、模仿拳击游戏……临近开学,许多文具以各种新玩法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对此,有专家指出,文具过度玩具化不利于孩子专注力的养成,文具更不该盲盒化。(8月22日《北京晚报》)
众所周知,文具是一种学习用品,而玩具是一种娱乐用品。表面上看,生产厂家把文具“玩具化”,能让孩子把文具既当成“学习用品”,又当成“娱乐用品”,把两者的功能“合二为一”,省去购买玩具的费用,可谓是一举两得。
但文具就是文具,玩具就是玩具。如果把文具“玩具化”,不仅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而且极易形成攀比之风,这对孩子而言——无论是学习,还是成长发育,都极为不利。
因此,学生文具“玩具化”值得警惕,还需多方纠偏。首先,主管部门应尽快制定并出台相关文具生产的行业标准,让生产厂家有“标”可依,对“标”生产,切忌各厂各“标”,无序生产,致使文具“玩具化”。其次,学校老师应加强对学生购买文具的引导和教育,对“玩具化”文具大声说“不”,让“玩具化”文具入市无门。同时,家长应担负起帮助孩子挑选文具的职责,对孩子选购文具要严格把关,不要随便为孩子选购“玩具化”文具。
当然,监管部门应加强“源头治理”,一旦发现厂家生产不符合产品标准的“玩具化”文具,应及时予以制止。对于违规的厂家,不妨通过“开罚单”、列入“黑名单”,甚至“从业禁止”等多种处罚机制,倒逼企业停止生产不符合标准的“玩具化”文具。
笔者相信,只要主管部门提供“行业标准”,学校加强引导,家长严格把关,再辅以监管部门“源头治理”,就一定能实现对文具“玩具化”现象的纠偏,从而让孩子们的学习和成长不受其影响。□叶金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