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3版
发布日期:
十年赶超跨越,开放安徽活力十足
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千亿美元,增幅居长三角首位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首次突破2万亿元,总量跃居全国第8位;进出口总额首次跨上千亿美元台阶,总量居全国第13位……8月25日上午,记者从“安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对外开放专场上了解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充分发挥左右逢源、通江达海等优势,大力实施三产“锻长补短”行动计划,全省商务经济总量实现了两大跨越,开放型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千亿美元
  这十年,安徽开放发展实现了赶超跨越、争先进位,主要体现为三个“新”:
  一是对外贸易跨上新台阶。全省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由2012年的393亿美元增加到2021年的1071亿美元,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1千亿美元,年均增幅达到11.8%,增幅居长三角第1位、中部第2位,总量提升至全国第13位、中部第2位。
  二是利用外资实现新提升。外商直接投资由2012年的13.6亿美元增加到2021年的18.3亿美元,年均增幅6.1%。十年累计吸引外商直接投资140.5亿美元,目前已有89家境外世界500强企业在安徽省设立170家企业。
  三是对外投资迈出新步伐。实际对外投资由2012年的5.5亿美元增加到2021年的15.2亿美元,年均增幅达到10.7%,总量在全国位次从第15位提升至第11位。
  自贸试验区凸显开放引领作用
  这十年,安徽重点推进三类开放平台:一是高质量建设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二是高标准举办重大经贸活动,三是高水平推进开放载体建设。
  2020年9月,安徽自贸试验区正式揭牌、全面启航。今年上半年,安徽自贸试验区贡献了全省26%的进出口、12.5%的利用外资、4%的新增注册企业,国家试点任务落地实施率达到80%,累计形成80多项具有标杆性、高质量的制度创新成果,在全省改革开放中充分彰显了牵引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
  在高水平推进开放载体建设方面,安徽拥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3家,数量居全国第4位、中西部第1位。十年累计获批5个综合保税区、5个B型保税物流中心和10个进境指定监管场地,基本实现省域全覆盖。
  进出口实绩企业数十年翻一番
  这十年,安徽贸易主体更加壮大。全省进出口实绩企业总数由2012年的5006家增加到2021年的10208家,年进出口额过亿美元的企业由48家增加到129家。出口商品结构逐步优化,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全省出口比重由2012年的43.1%、6.4%,分别提高到2021年的61.7%、29.8%。
  同时,贸易市场更加多元。目前,美国、欧盟、东盟是安徽前三大贸易伙伴,我省已与22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贸易往来。此外,贸易业态更加丰富。外贸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合肥、芜湖、安庆、马鞍山、宣城先后获批成为国家跨境电商综试区试点城市;100多家外贸企业使用和建设海外仓280多个。
  这十年,安徽重大项目带动有力。十年来,来自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国投资者和外商投资企业在安徽新设外资企业3000多家;在皖投资的国家和地区由61个增加到74个;全省对外投资额中超过四成投向“一带一路”。
  跨境电商成我省稳外贸生力军
  这十年,安徽开放环境持续改善,贸易便利化水平不断提升,建成运行中国(安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全面实现“一个平台、一次提交、一键办结”,主要功能覆盖率100%。
  十年来,我省跨境贸易通关时间持续压缩。2021年,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分别为48.48小时、1.78小时,较2017年分别压缩76.92%、79.47%。同时,合肥中欧班列自2014年开通以来,已覆盖18个国家,直达85个国际节点城市,累计开行超2500列,跑出了与众不同的“安徽速度”。值得一提的是,我省跨境电商交易额已经连续6年保持50%左右的高速增长。今年上半年,全省跨境电商交易额130.4亿元、增长48.2%,已经成为我省稳外贸的新增长点和生力军。
  此外,我省大力推行“一改两为五做到”,形成开放发展政策体系,为扩大对外开放营造更加良好环境。周镕健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徐琪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