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2版
发布日期:
【戏画闲言】对挑单的网约车司机应“双重治理”
  “喂,对不起,我车坏了,你能取消订单吗?”“你好,我车在路上刚才遇到了交通事故,这边来不了接您了,能取消订单吗?”……这样的话,你熟悉吗?听过吗?你在取消订单的时候,心里有过欲哭无泪的感觉吗?记者暗访调查“揭秘”了订单取消背后的“隐情”。(9月19日《扬子晚报》)
  记者通过暗访发现,网约车司机至少有五种办法可以取消乘客的订单。譬如:司机开到目的地,等待五分钟后,可以无责取消;利用平台对于驾驶员接单有免费取消的机会“挑单”;在预约地点附近开启手机“飞行模式”规避责任和接单……不难看出,部分网约车司机为“挑单”可以说无所不用其极。
  网约车司机“挑单”侵害了消费者权益。一则,以谎言为理由要求取消订单,侵犯了消费者知情权。二则,浪费了消费者的宝贵时间,甚至给消费者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如错失重要会议或重大商机。当网约车司机“挑单”的“隐情”被揭开,无疑损害了网约车平台甚至整个行业的信誉和形象。
  因此,对这类侵害消费者权益、损害行业利益的“挑单”行为,有必要进行“双重治理”。从平台角度来说,应当承担起治理网约车司机“挑单”的主体责任。从报道看,网约车司机所说的“车坏了”“堵车了”等理由是否真实平台完全掌握,平台应通过加强培训、监督、惩戒等规范司机行为。
  虽说消费者投诉后,平台会对说谎、“挑单”的司机进行惩罚,但显然这些处罚震慑力不足,否则部分司机不会“欺客”。同时,部分司机肆意“挑单”也是利用了平台的无责漏洞。因此,所有网约车平台都应该重视乘客合法权益、珍惜企业形象和行业信誉,对“挑单”司机进行全面深入治理。
  从监管角度而言,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管责任,依据《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的“不得侵害乘客合法权益”,对平台和网约车司机加强监管。既要考虑制定行业失信名单,将说谎、“挑单”的网约车司机纳入名单进行全行业惩戒,也要通过大数据等手段发现司机“挑单”。
  另外,消费者一旦发现网约车司机侵权,该投诉的投诉,该起诉的起诉。一些平台和机场联合推出的网约车服务评分制也值得推广。不过,治理以撒谎方式进行“挑单”的网约车司机,主要还得靠平台和监管部门。冯海宁/文陶小莫/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