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锋
一年一度的“双11”又来了!今年的“双11”让消费者感受到了一些新的变化,比如支付预售款不用熬夜了,计算优惠不再那么烧脑了,买贵了还能一键退差价……消费者迎来一个相对更简单明了的“双11”。采访中,有业内人士感叹,从今年的“双11”,不难看出零售商正在转换思维,高质量的服务比一味降低价格更重要,携手做大市场比互相设置壁垒走得更远。(10月31日《中国消费者报》)
前些年的“双11”,营销套路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也给消费者带来了越来越强的疲惫感、厌烦感。从而拉低了消费者的消费欲望,也损害了“双11”的整体商业信誉和形象,不利于电商市场的健康发展。
而多方信息显示,今年的“双11”呈现出一些令消费者乐见的新变化——营销套路少了,优惠算法变得简单透明了,商家的诚意更足了。比如,促销优惠多表现为直接降价、满减、买送等形式;多家电商平台的满减价格优惠数字清晰,让消费者一目了然;无论是“预售付定金”阶段还是“售卖”阶段,都告别了0点,纷纷改为从晚上8点开始付款,让消费者不用再熬夜……当然,这些营销优化措施的成色还有待于消费者进一步检验,但不可否认的是,平台以及电商已经做出了积极的改变,这种改变是消费者群体反制的结果,是市场监管部门以及中消协等各级消保组织合规指导、监督倒逼的结果,也是平台和电商顺应市场形势逐渐强化自律意识的结果。
前段时间,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制定发布《“双十一”网络集中促销合规指导书(2022)》,向电子商务企业提出八方面合规要求,其中一条引发了消费者的强烈共鸣——促销规则要更加透明、简单易懂。加强促销方案的事前审查,不玩“促销套路”,促销规则简单明了。禁止采取“虚假打折”、“虚假标价”、不履行价格承诺等违法方式开展促销。这一合规要求具有普遍指导意义,代表了消费者的心声,也重申了经营者在促销过程中的法律义务、诚信义务,应该成为平台、电商自觉遵守的规则、规避的红线。
“简单明了”理应成为“双11”的诚信底色。平台、电商不玩营销套路,不给消费者设置陷阱,不出优惠“奥数题”,在促销时把账算到明处,承诺优惠多少就优惠多少,多送“干货”,多让消费者得实惠,就会让消费者拥有更好的消费体验,拥有更多消费获得感。反过来,消费者也会用脚投票,回馈给平台、电商更多的信任、更多的流量和订单,会为电商市场的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撑。当然,平台、电商也要走出一味比价或价格内卷的误区,多在商品或服务的质量上下下功夫,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升竞争力,才能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才能赋予“双十一”更有价值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