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10月31日报道以不到全省千分之一的面积,贡献了全省约26%的进出口额、4%的新设企业、7%的税收收入……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下称安徽自贸区)在设立两年之际,成绩亮眼。
打开安徽地图,由合肥、芜湖、蚌埠三个片区组成的安徽自贸区地处C位,作为国家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安徽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书写改革新篇。
作为国务院批复设立的第六批自贸区之一,安徽自贸区于2020年9月揭牌运行,立足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的独特优势,定位于推动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发展深度融合。
“与经济开发区、发展示范区等区域不同,自贸区承担着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的责任,制度创新是衡量自贸区工作的重要标志。”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合肥片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邢孝鸿说,作为安徽自贸区的半壁江山,合肥片区在提升产业能级、人才引培等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
目前,安徽自贸区已累计形成超百项制度创新成果,招引了一批百亿元以上项目、外资项目和研发中心。集成电路产业、新型显示产业、智能语音产业等加速发展,有4个产业集群入选国家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以“芯屏器合”为标识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