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3版
发布日期:
刘刚:
吃鸡吃出独门配方
  走在合肥的街头,“皖北地锅鸡”的招牌,随处可见。刘刚的“刘氏皖北地锅鸡”,就是其中一家。除了刘刚,他的几个堂兄弟均在开“皖北地锅鸡”店,渐渐地,在合肥串起了一张“地锅鸡家族版图”。
  “厨二代”变身草根厨师
  提起厨师经历,86年的刘刚说自己是一个“厨二代”,但又是一个“半路出家”的草根厨师。原来,上世纪90年代,父亲就曾赴“合肥新东方烹饪学校”学厨艺,并且在六安老家镇上开了一家饭店。
  十来岁的刘刚每天课后,就在店里帮忙,端茶倒水、上菜、收拾碗筷,成了一个小小“服务员”。那时候,刘刚最喜欢看着后厨的父亲颠锅翻炒的模样,“锅一颠,火苗直往上蹿,感觉很帅。”
  甚至那会的刘刚也畅想过,长大后,自己也做一名厨师。
  不过,父亲的饭店仅经营了两年左右,就歇业了,父亲不再做厨师,而是去往上海搞蔬菜肉类批发生意。
  刘刚初中毕业后,也没有再上学,跟着父亲一块干,当厨师的想法,也随之搁浅了。
  后来,刘刚又从批发转行到货运物流,开了十来年的物流车,因为开车需要久坐,刘刚再次想转行。
  “当时家里有几个亲戚已经是厨师了,建议我也去店里学学,再自己开一家饭店当厨师得了。”刘刚说,就这样,儿时“长大当厨师”的念头又闪现了。
  花了一年时间研制配方
  刘刚听从了亲戚的建议,从烧烤、龙虾、炒菜学起,最初在苏州开店,2019年前后,为了孩子上学,刘刚又来到了合肥,准备在合肥重新开店。
  在合肥,刘刚看到“皖北地锅鸡”的名头随处可见,颇受食客欢迎,而且上餐快,操作简单。刘刚和几个厨师堂兄弟一合计,打算自己研发“地锅鸡”配料,作为门店主打菜品。“那会不停地去各家地锅鸡试吃,再回来自己研究,调制配料,花了差不多一年时间,才把配方稳定下来。”刘刚说,调试那段时间,不知道去了多少家地锅鸡店,吃了多少只鸡,就为了研制出口感最好的底料配方。
  除了底料,刘刚对“鸡”也有要求,“必须是新鲜的三黄鸡,而且是公鸡。新鲜鸡和冷冻鸡肉质区别很大,冷冻的吃起来会柴、粉,新鲜的吃起来就很鲜嫩,又有嚼劲。”
  在配方研制好之后,刘刚和几个堂兄弟各自开店,政务区、包河区、肥西县都有他们刘氏兄弟“地锅鸡”的身影。
  刘刚开了一家夫妻店,选址在习友路景尚名郡小区处,因为妹妹在这里开了一间理发店,兄妹俩门店紧挨着,互相照应着。
  在刘刚的饭店里,除了主打菜品“地锅鸡”和夏季烧烤,并没有固定菜单,他在墙上放了一块黑板,手写菜单,他喜欢根据时节,自由切换着菜品。“按季节上菜,经常去市场,看到时令的菜上了,就加上去,去掉一些老菜。”
  虽然店面不大,但刘刚对选材把关严格,不使用半成品,就连六安老家咸货,刘刚也坚持自己腌制,每年秋冬季,饭店门口都摆着一货架的咸肉、咸鸡、咸鹅晒太阳。
  因为在刘刚看来,就算自己是一名“草根”厨师,也得坚守他认为的厨师最重要的品质“诚信”,不弄虚作假。“保持着你从业初期那颗真心,不管生意如何,都不能添假,本着这颗初心干下去就行了。”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朱庆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