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男子在动车上请人为孕妇让座”一事引发热议。相关视频显示,动车上,一男子看到一位没有座位的孕妇反复蹲下、站起似乎很痛苦的样子后,便让一个有座位的小伙子给孕妇让座,且全程用手机录像。此事曝光后,引来一些质疑的声音,有网友认为该男子是“慷他人之慨”,存在道德绑架。但也有网友表示,该男子原本就已让座给他人,再次帮助孕妇表明其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值得点赞。(11月7日红星新闻)
从网友的评论来看,该男子的行为不仅极具争议性,而且两种观点似乎完全相反。其实,这只是将此事作为一个整体笼统地看待所产生的观感,倘若将事件进行剖析,并对两种不同观点产生的原因进行细分,就会发现,此事的争议性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大,只不过关注的焦点不同,导致观点相差甚远而已。
首先要看到,肯定该男子的行为,其实是肯定他为孕妇找座位。给孕妇让座是一种约定俗成的公序良俗,体现的是社会良好的风尚。从这个角度来看,对该男子当然应该给予肯定。另一方面,质疑该男子的行为,是在质疑他要求别人让座且进行录像等行为。两方面的关注点不同,结论当然不同。事实上,这两种观点并非相互对立,反而可以形成一个一致的观点:为孕妇让座值得肯定,但劝善要讲究方式。
比如,在公交车上,劝人让座就具有更强的正当性,但动车不仅分为有座票和无座票,而且还有等级之分,座位是用钱买来的,是否应该无条件相让、哪些人值得相让,都充满了疑问。此外,该男子一边劝人让座,一边拍摄视频。不管他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但都造成了事实上的道德绑架,因为被劝让座的人若提出异议,视频上传网络后,就很可能受到网民的谴责。更让人担心的是,假如劝人让座并拍摄视频上传网络能够获得赞誉,那么,短视频玩家们或许会争相效仿,以相同的方式创作相似内容,劝人让座就可能变成一种挣流量的方式。
此事说明,劝他人行善,不仅要讲究方式和把握好分寸,而且有不应逾越的界线,不仅他人的正当权益应该得到尊重,而且相关各方的隐私权与自主权等,都要受到保护。更重要的是,劝他人行善时,本人也要有一颗单纯的心,切莫动机不纯、带有一些私心。唯如此,方能把好事做好,避免引发质疑与纷争。□罗志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