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少其”商标注册成果展示暨总结座谈会。(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供图)
赖少其是中国现当代书画大家和文化名人。上个世纪,赖少其曾为芜湖的“耿福兴”题写店名。后来,芜湖耿福兴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将“耿福兴赖少其”注册为商标。为了让“赖少其”商标回归,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经过两年多的不懈努力,终于将其注册成功(本报昨日报道)。近日,记者了解到了“赖少其”商标成功“回家”之路。
申请:为保护赖少其名誉和权益
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是合肥市委、市政府为促进文化事业更大发展,收藏曾菲女士捐赠的300件赖少其书画珍品和宝贵史料,展示和弘扬赖少其艺术,投资兴建的公益性文化设施,于2005年12月22日落成并对外免费开放。该馆对赖少其的宣传、名誉及其相关权益的保护负有重要责任和应尽义务。
2020年,为了维护赖少其先生的名誉和权益,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希望将“赖少其”文字注册为商标。在有了想法后,该馆征得了赖少其亲属代表、赖少其之女赖晓峰女士的同意,对方授权由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办理相关事宜。
很快,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与TISC(汇众)中心联系商谈了相关事项后,决定启动将“赖少其”文字注册为商标的工作。
经过前期咨询和准备,2021年3月,该馆就“赖少其”文字商标在16、18、21、25、35、37、41、42八类的注册制定保护方案并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注册申请。同年4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了该馆以上商标的八类注册申请。
风波:耿福兴已将“赖少其”注册
在申请注册前,负责赖少其艺术馆商标注册申请工作的律师陈瑷等人通过检索发现,“赖少其”文字已被芜湖耿福兴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注册成“耿福兴赖少其”商标。
“耿福兴”其实也是一家百年老字号企业,始创于1888年,由江都耿家太爷和芜湖面条师傅韩光远及芜湖酥烧饼师傅严开银合办,历经沧桑,百年不衰。
为什么“赖少其”被耿福兴抢先注册了呢?原来在上个世纪,赖少其先生曾为耿福兴公司题字并署名“赖少其”。
据相关信息显示,2019年,芜湖耿福兴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将“耿福兴赖少其”注册为商标,并于同年10月进行了公示。同时,记者还了解到,耿福兴公司不只注册了一类,而是一次性注册了三十多个类别,其中就包含了赖少其艺术馆拟注册的类别。
面对这样的情况,律师建议在注册商标的同时申请对耿福兴公司商标宣告无效。但经过深思熟虑,合肥赖少其艺术馆认为还是尽量不采取强硬方式注销他人商标为宜,想尝试商标共存,因此未对耿福兴的商标申请宣告无效。
维权:“函商”无果无奈申诉
“赖少其”文字商标被耿福兴抢先注册,这无疑给赖少其艺术馆的商标注册申请增大难度。
2021年7月,国家知识产权局驳回了赖少其艺术馆的“赖少其”文字商标注册申请,理由是耿福兴公司在先注册,被驳回的“赖少其”商标注册申请包括16、21、25、35、41、42六类。
商标注册申请被驳回,自此,赖少其艺术馆开启了漫漫维权路。
“因疫情影响,暂时不能去芜湖市拜访贵处面谈,先以函件形式联系,同时欢迎贵方到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参观、指导及商洽,共同为弘扬赖少其艺术做出贡献……”2021年8月,赖少其艺术馆致函耿福兴公司,商请其注销涉及艺术馆的部分商标,将“赖少其”文字删除后重新申请,函件言辞恳切。
然而,令所有人失望的是,芜湖耿福兴公司并未理睬。
无奈之下,申请注册小组一头扎进了资料库,希望通过搜集提供大量赖少其及艺术馆相关的文献史料和照片申请驳回复审。
为了确保商标注册顺利,他们将涉及的几个类别以“违反商标法第十条第一款第七项”为由对耿福兴公司的“耿福兴赖少其”商标提出宣告无效申请。
胜利:老艺术家名号回家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事情终于迎来了转机。2021年8月25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了赖少其艺术馆提出的六类商标的驳回复审申请。11月14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下发18、37两类的“赖少其”商标注册证。
12月14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下发《商标注册申请受理通知书》,受理了对耿福兴公司注册的“耿福兴赖少其”商标16、21、25、35、41、42六类宣告无效的申请。
2022年2月至6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对该馆的商标注册申请予以初步审定,认定相关材料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认为赖少其先生在书画界具有较高的知名度,耿福兴公司申请的商标包含“赖少其”违反了《商标法》第十条第一款第七项之规定,对“耿福兴赖少其”商标应予以宣告无效。
这个结果让所有参与“赖少其”商标注册工作的人终于松了一口气。
2022年4月至6月,国家知识产权局核准了赖少其艺术馆申请的所有“赖少其”商标并陆续下发八类《“赖少其”商标注册证》。8月29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宣告芜湖耿福兴餐饮管理公司注册的涉及赖少其的商标16、21、25、35、41、42六类无效。
目前,赖少其艺术馆申请的“赖少其”商标均已过公告期,正式成为注册商标。“赖少其”商标16、18、21、25、35、37、41、42八类的注册和维权之路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历经两年多,老艺术家的名号,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家。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汪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