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8版
发布日期:
合肥市园上园小学:蔷薇花开处“园上园”芬芳





  这里,以特色办学为载体,力争从特色学校建设中寻求突破,赢得先机。当走过了一段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办学历程,这里迎来了属于自己的独特芬芳,这里就是合肥市园上园小学。
  把握机遇 筑牢特色发展基石
  2010年9月1日,经过考察调研、科学谋划,国际象棋作为园小的特色项目正式启动,并从棋理中提炼出“人生如棋,走好每一步”的育人观,引国际象棋之理进入学校管理、学科建设、师生培养、校园文化建设中。
  经过多年探索与实践,学校总结出“普及—提高—校队”分层训练的特色培养模式。学校自主编印《国际象棋普及课程》,一年级每个班每周开设两节国际象棋课,由专业教练对学生进行普及培训;同时,成立课题组,积极申报市级课题《国际象棋在小学校园普及的实践与研究》,并顺利结题。通过选拔和集训,学校培养了一大批优秀队员在各大赛事崭露头角。
  学校不仅积极承办各大国象赛事,还广泛宣传国象运动,让老师、学生、家庭、社区知道、了解、支持学校特色发展。国象运动在园小始终开展得有声有色。
  历经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学校形成了“动静结合,张弛有度”的办学特色。国际象棋运动,从合肥市青少年棋队训练点到全国国际象棋特色名校(全国仅有5所,华东地区唯一),一步一台阶,不断取得突破,已成为园小周边家喻户晓的特色项目。揭牌合影。
  特色立项 发展进入快车道
  十年多来,国象运蓬勃发展,与学校品牌影响力、社会美誉度紧密相连,为学校特色办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当下,学校的教育内涵急需在深度和广度上不断地延伸和拓展。推动学校特色发展、品质提升、品牌彰显,便成为学校亟待探索的重要课题。
  抢抓机遇,创新探索,2022年3月,园小国际象棋项目在合肥市新站区中小学特色发展专项行动第一批项目实施中成功立项。学校积极加强内涵建设,健全管理制度,形成特色育人文化,需要再出发。
  为此,在校长张厚贵的带领下,学校还科学制定《合肥市园上园小学特色项目三年发展规划》,以建设专业队伍、开发系列课程、开展多彩活动、提炼特色文化为四大抓手来夯实项目基础,通过三年特色项目建设,从国际象棋的棋理中挖掘文化内涵,凝练成学校特色文化;以棋育人,培养“人生有规划,做事讲规则、做人守规矩”的美好少年。
  此外,学校还采用五项举措,让项目落到实处,发挥最大功效。即,一日一棋局:学校搭台,师生家长唱戏,共飨思维盛宴。一周一课程:向一至四年级教师及家长普及国际象棋课程。
  一月一访谈:开展校长接待日,或教师家访日,教师与家长零距离沟通交流,凝心聚力共促学校发展。一季一交流:与国际象棋友好学校开展深入交流活动。一年一争霸:开展学生组、教师组、家长组比赛,以赛提棋艺,促交流。
  目前,学校特色项目实施成果显著。8月,安徽省青少年象棋队和国际象棋队落户园小,开创省队校办的先例。学校成为安徽省体育指导中心颁发的“安徽省国际象棋高水平训练基地”。
  彰显内涵 构建文化共同体
  从项目发展,到特色办学,最终的落脚点是文化建设。深挖文化内涵,让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理念文化相互融合,分步打造全方位的文化共同体建设是学校一项重要工作。
  立足校情学情,学校多方征求意见,制订规划,成立领导小组,让文化建设有纲要,有方法,有人办。
  学校邀请专业团队,逐步完成从校园、办公室、教室、功能教室、文化墙、橱窗等空间校园文化设计。
  学校在多场合推出国象专栏,传播国象文化;大力改造国象思维训练营,优化训练环境;改造南北大道,增设教育小品,装扮操场围墙,使整个校园成为一部立体、多彩、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既美化了校园,又提升了学校文化品位。
  不仅如此,学校还大力提升国际象棋软实力。编制传唱《棋礼歌》,邀请国象冠军、各方人员参加开学典礼之开棋礼,征集国象元素文创设计,编制《我与国际象棋的故事》征文集等一系列操作,让国际象棋的故事流传致远。
  最后,学校将逐步形成“以棋树德、以棋启智、以棋健体、以棋为乐”特色发展理念,融会贯通在教育教学各环节,完善并推广成熟的“一训三风”。依托集团办学优势,与成员校分享特色发展理念。
  通过国际象棋特色学校创建,学校也先后获得了“全国国际象棋
  特色学校”“安徽省文明校园”“安徽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安徽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安徽省绿色校园”等光荣称号,由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学校逐渐变成了有区域影响力的老百姓身边的好学校。今后,合肥市园上园小学将继续围绕“走好每一步”的特色办学理念,以发展的眼光,稳步向前,全力打造校园“棋”文化,成就更多创新之举。
  陈竹吟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王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