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睿鸫
记者从民革中央获悉,民革中央今年拟提交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提案共38件,其中一项提案关注课本和校服循环使用问题。提案从加强思想宣传和培养绿色观念、建立机制突破瓶颈问题、制定指南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等方面提出了建议。(2月26日澎湃新闻)
由于全国中小学在校学生数量庞大,每年淘汰的校服,既造成了巨大的浪费,也会产生环境污染,因而,旧校服如何处置,成为摆在社会和家长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
一项调查显示,被调查者中,85%的学生因为衣服不合身而更换。对于淘汰的校服,56.25%的人留作纪念,37.5%的人直接扔掉,其他人选择送给朋友、捐献或者作为二手服装卖掉。而被调查者中,过半数的人认为校服是可以循环利用的。这意味着,对校服循环利用,是符合多数人意愿,深得民心的。
实际上,对于校服循环使用,国家已有相应的制度安排。早在2015年7月,教育部、原工商总局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见》,就曾针对校服管理提出,“立足环保节约原则,选用礼服式校服的,可采用学校统一购买供学生循环使用的模式,也可探索校服以旧换新、以小换大等回收利用机制,努力降低资源能耗。”2016年3月,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0个部门制定的《关于促进绿色消费的指导意见》也提出,在中小学校试点校服循环利用。
校服循环利用,既经济又环保,虽然倡议多年,但从目前推行效果来看,囿于家长观念、卫生、回收渠道等因素,仍处于探索阶段。让人欣慰的是,近年来,有些地方校服循环利用做法,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肯定与赞同。绍兴一中学开展“绿色校园,从我做起”校服回收,全校3400名学生积极响应,大家从家里带来近万件校服,捐赠给浙江佳人新材料有限公司,该公司利用化学循环再生系统技术,让旧衣物变废为宝;杭州市安吉路良渚实验学校学生家长们,建立校服共享群,需要校服、低价出售或捐赠校服等都可在群内发布信息,从而让闲置校服被重新利用起来。
从某种意义上讲,穿在身上的循环校服,就是中小学生品德教育的“活教材”。推行校服循环使用是一道“综合题”,需要教育部门、学校和家长的广泛参与,进行联合探索与模式创新。相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校服定会得以“代代相传”,一道校园节俭风景线,将映入每一名师生的眼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