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家,您平时经常去社区老年食堂吃饭吗?对食堂有没有什么建议?”
“我认为食堂菜品都不错,但是我牙口不太好,希望能再多增加一些软嫩的食材。”“我对饭菜没啥意见,就是建议食堂能多举办一些老年活动,利用老年人聚在一起的机会,办一些文化娱乐活动。”
2月23日,在合肥市政协举办的线上协商议事厅活动上,主持人电话连线两名常在社区老年食堂就餐的老人,倾听他们对食堂的看法和建议。
“老年助餐”是安徽省部署推进的“十大暖民心行动”之一。自行动实施以来,合肥市“老年助餐服务行动”有序推进,取得了积极成效,老年食堂(助餐点)受到广大市民特别是老年人的广泛欢迎。
此次市政协线上协商议事厅活动在合肥市包河区方兴社区举办。市、区政协委员和市民政局相关部门负责人、社区负责人、助餐企业代表齐坐一堂,围绕“社区老年食堂该如何服务”议题展开讨论。
直播开始前,市政协委员、包河区老龄办主任李军前往包河区一社区食堂进行走访调研,倾听前来就餐老人的意见建议,与社区、食堂负责人进行了交流。
如何让老年人充分享受到国家的优惠政策?如何为社区老年人提供更方便的助餐服务?如何让社区老年食堂持续稳定运营?经过调研,李军总结了三个方面的问题,在直播中与嘉宾展开协商讨论。
“2017年,合肥市就率先在全省推出了社区老年助餐服务政策。2022年部署实施‘老年助餐’行动后,全市老年食堂(助餐点)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全年服务老人达370万人次。”合肥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副处长缪美介绍,考虑到人口集中度、老龄化程度等因素的变化,为了让更多老年人享受到国家的优惠政策,2023年全市计划再建设290个老年食堂或助餐点,进一步满足老年人的就餐需求。
作为基层工作人员,方兴社区王婷表示,目前社区已建成10个老年助餐点,针对不同年龄段的老人给予不同优惠幅度,同时对助餐企业、经济困难的老年人予以建设补贴、运营补贴和就餐补贴,以政府补贴的方式减少老年人就餐的成本。“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研究更加优惠的政策,不断优化菜品,让老年人吃得更安心、更放心,推动社区食堂和相关部门联动,为老人带来更多的文化娱乐活动。”
直播活动中,有网友提出,希望社区食堂能向居民提供晚餐服务,希望食堂能优化菜品,提供面点、稀饭等老年人比较喜欢的食物。对此,助餐企业代表回应称,后续将收集好社区居民意见建议,继续优化菜品。社区工作人员也表示,将统计好居民意见,在不增加助餐企业成本的情况下,为有需要的社区老年人开设晚餐就餐点。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龚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