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2版
发布日期:
【街谈巷议】
“考虑营商环境”不是有法不依的借口
  湖北武汉硚口区一处临街酒楼已被居民肖女士投诉3年,但在3年内一边被处罚一边违建,从原本的3层,外扩、加高至6层。5月6日,硚口区城管古田街执法中队罗队长及硚口区城管局工作人员均表示,对于违建情况有不同的处罚方案,不一定都是拆除,“这个酒店据说投了四五千万,拆了损失太大,执法也要考虑营商环境问题。”(5月9日封面新闻)
  本案中,硚口城管局回复:2021年7月12日,该局已对该违建处罚,限期拆除无法改正消除影响且存在安全隐患的违法加建,并处以罚款。城管古田街执法中队罗队长称,因为当时陆续进行疫情管控,日常巡查没注意到小楼在继续违建。“去年底,区城管把执法权移交给我们街道,我们再次接手,发现加盖至6层,给现场留守人员下达了调查通知书,但老板一直不接电话,找不到人。情况也跟区城管局汇报了。”硚口区城管局工作人员表示,目前执法权已移交给街道,暂未接到街道反馈情况。这栋建筑是无法通过正常申报手续的,但对于违建并非都是以拆除处理。
  确实,对于违建情况有不同的处罚方案,不一定都是拆除。但是,“一边被处罚一边违建”显然是对法律法规的嘲弄。“考虑营商环境”不是有法不依的借口。
  法治才是最好的营商环境。遵规守法是社会经济生活的底线,公平法治是良好营商环境的基础。惩治违法,保护合法,是相关监管部门的天职。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优化营商环境”“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也就是说,优化营商环境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法治建设,或者说,应当借助法治手段促进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法治要立足于保障各类经济主体拥有同等发展机会和公平参与市场竞争下功夫。如果以“执法也要考虑营商环境问题”为借口对这个违建酒楼只罚不拆,对其他守法的经济主体则容易形成不公平竞争。法治要立足于全面建立优良信用体系下功夫,依法促进政府带头守信践诺,严厉惩处违约毁约行为,否则,监管部门的公信力又何从谈起?
  如何让“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是考验监管部门的重要课题。政府专注于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和创新生态,不垒围墙、不设障碍,让企业全身心投入市场开拓中去,正是企业创新活力迸发的重要原因所在。但需要厘清的是,“无事不扰”不等于“无事可做”,更不是“有事不管”。一方面,包容审慎并非自由放任,一旦碰触底线,必须采取严厉措施,坚决依法打击。另一方面,要健全完善相关配套措施,关心关注企业“成长中的烦恼”,对企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需求及时回应、切实解决。如果这家酒店从2020年违建初始,监管部门就去主动关心企业的需求,提供优质服务帮助他们选址新建,或许老板就不会持续顶风违建了。□丁慎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