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轩
毕业论文致谢。
大学毕业季临近,作为毕业论文里情感“浓度”最高的篇章,致谢成为青年与初心的对话。这两天,一篇饱含真情的文言文致谢悄然“出圈”。“漫漫长路,悠悠思绪。感怀之心,顿首以谢……”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的本科毕业生林业轩用这种方式,感谢那些在自己成长攀登过程中给予过帮助的人。
文言文致谢,展露肺腑真心
“彭蠡阳岸,庐州故郡。寰宇学府,天下英才。南北千里赴学,寒来暑往;春秋四载求道,物是人非。念故往,曾壮志豪言,更慕张文远千里止啼威震江左;叹如今,虽热血难凉,诚怜周公瑾才高命短宏图难舒。”
四年前高考放榜,在父母支持下,林业轩如愿考入中国科大物理学院,从大连奔赴合肥。热爱三国文化的他,在这里一探张辽、周瑜的历史遗迹。
从刚入学时的不适应,到不断努力迎头赶上,林业轩和一群优秀的人聚集在一起,不断磨合成长,并在今年保研到中国科大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在这篇致谢中,他用“反哺之恩,跪乳之情。家君萱堂,寸草春晖。欲报之德,昊天罔极”来感谢父母;用“感念先生垂教,忝列门下。循循善诱,授业解惑;巍巍杏坛,景行景止”来鸣谢恩师;以“诸君海内随行,天涯皆比邻;伊人此生相伴,逆旅化通衢”来致谢朋友的陪伴。
他也感念时代、命运,用“径千条如卿所选,因由与我何干。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直抒澎湃胸臆。
酝酿数周,写给自己的回忆 6月9日,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联系上林业轩时,他直言这篇文言文致谢算是“蓄谋已久”。在他看来,文言文本身结构工整,意境优美,承载情感。而走心的致谢既是对大学生涯的回望,也是情感表达的一个出口。“我从小就喜欢文言文,大一、大二时看到别人写过,就想着自己也要用这样的形式写一篇。”
“四年来,需要感谢的人很多。”星光闪烁的夜晚,时光的碎片也像放电影一般。他想起刚来时自己遇到的学业困境。因为此前没有参加过竞赛,有的科目需要从头学习,有一次期中考试微积分课程考得并不好,老师循循善诱的教导给了他莫大的鼓励,在又一次放榜时他才发现,“原来努力是可以做到的”。他还想起开心或不开心时和朋友们的畅聊,以及空闲时携手同游的点点滴滴。
在那几周时间里,他睡觉之前就想一想,有感觉了再写一写,一字一句便从心中流淌了出来。林业轩坦言,在这篇致谢中,除了一小段关乎时代的表达借鉴了别人的激昂文字,其余内容都是他的真情流露,提醒自己不要忘记那些给予过帮助的人。
时光美好,被大学精神所打动 四年时光如白驹过隙,林业轩也被校园里的学术氛围和精神气质所打动。“既研习于此,当践行其道。六秩风雨不改红专色,四年昏晓当铸理实魂。”在致谢尾声,他把中国科大校训“红专并进,理实交融”融入其中。
“老师们都很有学问,和他们探讨问题的时候是没有身份高低的。哪怕你是学生,也可以保留自己的想法,让你去不断探索。”求索知识的美好时光,更坚定了他读研的想法。
“合则留不合则去,肥吾魂不肥吾身。”借用一副对联为致谢作结,林业轩也希望自己未来能够有更开阔的心境,在中国科大丰富自己的灵魂,在知识储备上能有更大的提升。
这篇文言文致谢的悄然“出圈”,让不少人为林业轩的文学功底点赞。这位东北小伙却腼腆地表示,这并不是因为自己写得多好,而是人们心中对传统文化产生了共鸣。在他看来,文言文有着独特的魅力,把学过的经典再拿出来读一读,随着时间推移,也许每个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新感悟。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陈牧(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