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课铃声响起,不少学生跑出教室,来到校园中玩起了人工发电脚踏车、伯努利效应球、静电摆球滚出直线等科普器械,也有学生在学校的攀岩墙上爬上爬下。这是合肥市南门小学湖畔花园分校,她立足“水润童心、花开满园”的办学理念,打造了“学园、乐园、创园”三园合一的美丽校园环境和“三园”一体的润泽课程体系。
润泽文化 沉浸式五育教育
近年来,合肥市南门小学湖畔花园分校构建了自己独特的润泽教育文化,不仅因为学校的地理位置夹两湖而居,还体现水的精神,用水往低处流的谦虚、奔流到海的追求、水滴石穿的坚毅、滋润万物的奉献等精神润泽孩子的心灵。同时学校用精心的校园建设、多彩的活动开展、丰富的实践体验,润物细无声般将德、智、体、美、劳的教育贯穿孩子的校园生活。
除了随时向学生们开放的科创园科普设备、孩子们可以运动玩耍的乐园空间,每间教室都有书架,学校顶楼还打造了一片种植园,这些校园环境的建设让科创、阅读、种植等成为孩子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潜移默化中形成启蒙、养成习惯。
学校在图书馆设立家长义工,由有时间的学生家长轮流值班,负责图书馆的执勤和图书的借阅。每周每个班级都有专门的阅读课,图书馆内的座位设置灵活开放,学生们可以聚在一起看书,也可以寻找属于自己的阅读角。
校长张轶群表示,五育并举不单单是一个个活动,也不是完全分隔开的学科教育,而是相互融合、浸润在校园生活的点点滴滴中。
开阔眼界 播种下七彩“希望”
自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学校每天下午三点半以后有序开展了个性化课程,篮球、轮滑、围棋、编程、主持、书法、声乐、美术、科学等课程丰富多彩,这些课程是在学校精心选课的基础上,家长们在平台上为孩子选课报名,孩子们在这些个性化的课堂上学习着、快乐着、成长着;此外,学校还成立了足球、啦啦操、戏曲等校级社团,丰富了孩子们的校园生活。
正如“水润童心、花开满园”的办学理念,学校致力于孩子的启蒙教育和个性化发展。学校的校徽是七色花,每一个花瓣的颜色大小形状都不一样, 寓意每位学生都是各种各样的花,不是整齐划一的花,都需要健康的快乐发展,开放的时间有早有晚,学校则是通过多彩的活动开阔学生的眼界,为孩子的兴趣埋下种子,为孩子的发展提供无限可能。
在学科教育之外,学校还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和生活体验。在研学游中走进工厂,了解牛奶、可乐的生产;在职业体验中走入父母的职场,了解父母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的辛苦;在实地探访中走近身边的劳动者,学习劳动者的精神;在亲手种植中走进自然,学习植物知识和锻炼动手能力……学校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链接外界的平台,让孩子们在了解中成长,助力孩子在未来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
厚积薄发 引领向未来之路
五月份,学校以一场别开生面的师生足球赛拉开了第四届校园足球联赛的帷幕。学校以足球特色活动为切入点,融入征文比赛、绘画比赛等形式,锻炼学生的体育技能,培养学生的运动精神。正是在运动中,学生们体会到了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精神,这些精神不只助力他们赢得足球比赛,还为未来的厚积薄发打下基础。
刚刚从学校毕业的一位学生顺利进入了合肥市足球女队,她在之前的选拔训练中每天有四个多小时的来回路程,在暑假的三十多天训练中一天不落,这种努力拼搏、吃苦耐劳精神离不开学校潜移默化的培养。
作为安徽省少先队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张轶群校长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为激发学校少先队员们爱党、爱国的情感,将红色基因根植于他们的血脉之中,学校组织开展了“学习党史铭初心,争做党的‘红孩子’”主题教育活动。在活动中,队员们“听‘红故事’”,聆听“红色火炬照亮少年之路”系列讲座,坚定了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访‘红征途’”,参观渡江战役纪念馆,寻访合肥北乡第一党支部,感受到了红色精神的召唤:“明‘红信念’”,在队会上畅谈自己的理想,立志“做‘红孩子’”,积极参加红色课本剧展演、“花漾少年”红歌合唱、“美绘少年”百米长卷绘画、“灵动少年”主题图文展等活动,以多种方式学习党史,通过感知、体悟、践行,将红色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并使之成为心中最明亮的底色。
未来,合肥市南门小学湖畔花园分校将继续致力于让每个孩子都得到发展,积极搭建成长的平台,为孩子们插上梦想的翅膀。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于源绮 通讯员 赵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