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合肥市唯一一家跆拳道体育传统校,在刚刚结束的2023年“U16”全国城市跆拳道俱乐部联赛中,合肥市伦先小学跆拳道社团的小队员们大放异彩。他们斩获金牌13枚,银牌10枚,铜牌10枚,获得竞技项目团体第二名,在23支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
近年来,该校坚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以文化人,依托课程建设,注重对孩子们和雅文化价值输出与核心素养的落地培养,倾力为孩子们搭建更加多彩的个性化成长平台,不断培育和壮大“跆拳道与黄梅戏”两大特色项目,让每一个孩子都能“露一小手”“亮一次相”,更为孩子们从小树立自立自信自强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迎接美好未来的挑战赋能助力。
特色项目 深受喜爱
“每天下午的大课间学生都会跳跆拳操,我们目前从低年级开始普及,以后会逐渐全员普及。”刘昊是伦先小学跆拳道社团的辅导老师,他介绍说,跆拳道已经作为校本课程进入课表。刚开始学时,学生可能感受更多的是身体变得强壮,一段时间后,会发现自己变得更加自信,“跆拳道开始和结束时的鞠躬和敬礼要求,可以培养学生的礼仪文化。”
“最初感觉训练挺苦的,后来觉得很有趣,可以磨炼自己的毅力。”四(2)班学生时姝祎从一年级开始练习跆拳道,对她而言,这是一件终身受益的事情。
同样有此感觉的还有五(3)班的学生张雨彤,只不过她选择的是伦先小学的另一个特色项目——黄梅戏。刚开始觉得很新奇,经过三年的亲密接触,她已经完全爱上了黄梅戏,“每次在台上展演,觉得自信又快乐。”
黄梅戏社团辅导老师朱玲介绍说,社团是2017年建立的,是合肥市传统文化第二批进校园单位,目前有三个班,其中有一个是专门参加比赛的提优班,另外两个班则是培养学生基本功。“我们会在学生用午餐和放学的时候播放黄梅戏的歌曲,我们还开发了黄梅戏的校本课程,创新黄梅戏唱古诗。”
学校重视 成果丰硕
据悉,学校十分重视在师资力量上扩大特色项目参与覆盖面,首先在校内集体渗透,即引导全体教师将特色项目中蕴含的文化资源用于课堂,如跆拳道中包含的人文精神以及戏曲中具有的中华传统文化内涵由此形成一种教师发展共同体,从而推动课堂“学科+”模式,将育人价值和思政理念在学科中渗透。其次,进行专项领衔教师培养,即通过培养一批专业型教师,带动其他老师对特色项目的认同感和责任感,激发学习和应用兴趣。此外,打造校外校内双生式模式,即引进校外名师,校内校外双向互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发挥特色项目推动学校特色发展的引领作用,实现高品质高质量发展。
不仅如此,学校在物化资源建设上也逐渐形成“一室一馆一场”“一苑一厅一台”格局,让孩子们在开放式的环境中感受文化浸润。
学校重视,学生喜爱,各项成果纷至沓来。2022年1月,合肥市青少年跆拳道俱乐部联赛上,学校8名学生获奖,被授予“合肥市青少年跆拳道俱乐部联赛总决赛优秀团队”。“伦小戏社”成绩更为耀眼,先后在2017年区戏曲展演中获得二等奖,在合肥市第一届中小学广玉兰杯戏曲比赛中获得优秀奖。2022年5月,创编的黄梅戏小戏《伦先娃娃唱黄梅》参加合肥市校园戏曲比赛活动荣获优秀奖。
铸造品牌 再创辉煌
据悉,学校少年宫也为特色发展项目开设了相应课程,为学生创造了快乐的第二课堂。目前,学校已初步实现了课堂教学与课后服务相融合,校内与校外院校、协会相融通的模式,形成了普及课程、社团课程、校队课程的课程体系,探索出普及+提高的特色项目发展路径。“我们目前开设了27个兴趣小组,包括吉他、葫芦丝、口风琴、绘画等课程。”负责少年宫活动课程的赵永晗老师介绍说,课程的受众面日益扩大,他们也在不断争取,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表演机会。
未来,伦先小学将借力特色发展专项行动计划,通过三年“梅·道”辉映特色项目建设,寻找到推动学校发展的契机,丰富学校文化的内涵,使得学校文化标识度更清晰,学校文化整体建构更加鲜明,提升办学品质,努力铸造“以体培元 美润童心”的项目品牌,创建成为全市乃至全省的特色项目学校,带动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王慧 通讯员 何凤林 成贝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