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一段卫生院会议视频在多个社交平台热传。视频中,发言人要求医务人员可以加价多给病人开中药,以提升收入。有视频称事发河南伊川县水寨镇卫生院。7月8日,伊川县卫健委发布情况通报称,针对网上有关“卫生院院长要求医生给所有病人开中药”的信息,县卫健委已成立调查组进行深入调查核实,县纪委全程介入。目前,涉事水寨镇卫生院院长已被停职,接受调查。(7月9日央视网)
近年来,国家针对中医药推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比如,《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四五”行动计划》明确,到2025年,基层中医药实现五个“全覆盖”。此外,针对中医药收费低、利润薄等问题,国家在全面取消药品加成时,也明确“中药饮片除外”,确保中药饮片的销量不受政策调整影响。
基层落实这些好政策,有许多好途径、好方法。但该卫生院不走正道走邪道,俨然把中医药当成了创收的工具。不久前,还有医院开出2.3万元的中药处方,也是错误利用中医药好政策的典型做法。借中医药扶持政策“捞一把”等,在一些地方不是个别现象。
跳出个案看现象,医改好政策长出“蛀虫”,在中医药之外的医疗领域更常见。比如医保报销比例越来越高,“药贩子”非法获利空间也越来越大,倒卖医保目录内药品等行为就更加猖獗;互联网诊疗普及率不断提升,“神医”“神药”相应出现“网络版”;网售药品销量持续增大,违禁药品经由网络销售等现象也应运而生。
医改好政策当然越多越好,但防“蛀虫”举措也要同时推出。应该对政策的不当利用做好预判和应对,对于好政策的落实要划定红线,并做好过程监督,避免“鼓励合理使用中药”,变成“所有病人使用中药”。对于利用政策进行违规操作等行为,则要依法给予严惩。在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干预,确保医改政策从出台到执行、监督评估等,都能稳妥推进、不出现偏差。
给所有病人开中药,既浪费钱,又威胁到患者健康,还败坏医疗行业风气。更重要的是,医改好政策被“蛀虫”侵蚀,导致执行效果打折扣,甚至还会产生反效果。因此,对于类似行为,不仅要立足个案严肃处理,更要举一反三,对寄生于医改政策的违规行为进行清理整治,进一步维护好患者利益和医改好形势。罗志华/文王成喜/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