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吉伟德
近期,一名女外科医生在社交媒体发布的医学画作引发网友关注。19日,河南省人民医院手足显微外科副主任医师白辉凯告诉记者,其创作医学画作已有10年时间,平常用掉的绘画本就有五六个,画了有三四百幅作品,目的是让患者和家属更为直观地了解病情。(8月20日《北京青年报》)
诊疗是一个专业性非常强的过程,离不开医患双方的互动与交流。彼此形成共识与默契,才能让医疗过程变得更顺利,医疗效果也会更好。认知上的不对称会造成患者对医疗过程心生疑虑,甚至让病人不信任医生,不配合治疗。医生把患者的病情、治疗方案讲清楚讲透彻,患者才能心中有数,既能保持良好的心态,又能按照医生嘱咐和要求做好配合。
与此同时,诊疗过程也是一个医学普及的过程。隔行如隔山。医生眼中普通而浅显的专业知识,对患者来说可能如同天书。如果医生不注重谈话技巧,不能把较为专业和复杂的病情通过浅显易懂的方式讲清楚,或者说了一大堆病人听不懂的内容,或以“说了你也不懂”来搪塞,都会引起误会并引发负面后果。
此外,高效的医患沟通可以减少医生的工作压力,在优化医疗资源的同时,也能减轻患者的就诊负担,让患者不会因不确定性而反复换医生看病。为此,一直以来业内外都强烈希望医生所说的“医言医语”,能够让患者听得懂,这既是医疗流程的现实需要,也是体现医生基本素养的必然要求。尤其是在医患关系相对紧张,医生在改善医患关系中发挥着主导性作用的当下,如何让患者听得懂病情解释,需要医生转变观念与作风,真正做到“以患者为中心”,才会有实现方式的创新与效果的改善。
其实,把复杂的病情说清楚并不难,难在医生以何种方式来表达和实现。比如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的冀鲁医生,每次给患者做手术前,都要给他们手绘一张病情解析图,从医10年来,他画了超过500张这样的图。也正是通过此举,他破解了“解释不清”的尴尬困境,融洽了医患关系,赢得了患者充分信任。无独有偶,武汉市蔡甸区大集街卫生院医生侯勇以手绘画为患者答疑解惑、解释病情,体现了白衣卫士的仁心仁术,以及以患者为中心的实践与探索,为做好医患沟通作出了示范。
河南省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白辉凯创作医学画的做法,与上述同行的做法如出一辙。通过简单明了的手绘画,患者能直观地了解到,手术部位怎么去修复、如何做处理,对手术的步骤和效果、风险能有较为清晰的认知,从而更好地配合医生进行治疗。而且医生通过自己的方式不断传递出有用的医疗信息,达到了普及医学常识的目的,为提升公众医学素养和优化医疗环境发挥作用,收到了极其明显的效果。
相信随着更多的医务人员采取类似方式,真正说“让患者听得懂的话”,医患关系将进一步改善,医疗环境也会实现质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