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药版酸梅汤频频登上社交媒体的热搜。不少网友分享了自己按照配方从中药房买药材自己煮酸梅汤的体验。因价格不高,有些药店还提供代熬服务,不少网友选择尝试,有的表示味道很好,也有的觉得有药味、不好喝。(9月8日《新安晚报》A07版)
眼下,这股“中药味”十足的新茶饮在全国多地广泛流行。比如在杭州、温州、泉州、石家庄、重庆等多地,中药房配制的酸梅汤出现“一汤难求”现象。而浙江省中医院的酸梅汤特别火爆,近日由于网上订单太多,居然挤爆医院的服务器,医院只好连夜组织人员抢修,并暂缓供应酸梅汤。
中药版酸梅汤走红,体现出民众对中医药的认可。除了治病救人,中医养生一直备受民众青睐。特别是在抗击新冠疫情期间,最受追捧的也是中医药。这些现象无不说明,中医药在民间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
民众偏爱中医版酸梅汤,这种信任难能可贵。市场上酸梅汤、凉茶等降秋燥的茶饮很多,但近年来,“凉茶加西药”现象时有耳闻,一些老字号凉茶铺因此遭遇信任危机。但中医院有“三查七对”等制度,且由于进货与监管十分严格,中药材品质和安全更有保障。中医院药房熬制的酸梅汤让民众放心,也预示着中医药推广具有很好的民众基础。
更要看到,从中药房吹出的这股强劲风并非偶然,而是近年来中医药深耕的结果。目前我国针对中医药推出的优惠政策越来越多,比如取消药品加成时明确中成药除外;规定每个县级中医医院建成2个中医特色优势专科;到2025年,基层中医药实现五个“全覆盖”,其中包括县办中医医疗机构基本实现全覆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实现全覆盖。受此影响,中医药服务不仅极易获得,且诊疗水平越来越高,价格也越来越便宜。
在这个大趋势之下,包括中药版酸梅汤火爆在内的中医药受追捧现象屡屡出现,就丝毫不让人觉得奇怪。比如,三伏贴持续多年热度不减,针灸拔罐在历届奥运会上广受追捧,来华学习中医药的外国留学生越来越多,以及这次出现的中药茶饮受到年轻人青睐等现象,均是中医药日益受欢迎的典型例证。年轻人比较挑剔和讲时髦,他们爱上中药版酸梅汤,既体现中医药的传统魅力,也彰显其现代活力。传统与现代紧密结合,更能增强发展中医药的决心与信心。
暑热渐消,正是养生的好季节。今年秋天,民众要贴秋膘、蒸茄脯、煎香薷饮,不妨用酸梅汤消余燥,以迎来一秋的凉爽与惬意,并通过类似中医养生方式,让生活品质与健康水平得到稳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