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2版
发布日期:
【戏画闲言】
期待教育多元评价制度早日落地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对1334名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家长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8.0%的受访家长直言,“隐形变异”学科类校外培训的存在,加剧了教育焦虑。其中,一线城市和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家长焦虑感相对最强。专家认为解决校外学科培训的突破口在教育评价体系的改革:不以升学率评价教师,不唯成绩评价学生。(9月14日《中国青年报》)
  确实,许多父母都认识到,“变异培训班”就是一种教育病态,不仅挫伤孩子的学习兴趣,还会阻碍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然而,他们为什么还非要逼孩子使劲补习呢?——因为当下的教育评价和录取机制仍然以分数作为唯一决定性标准。正如专家所言:“在教育评价体系没有进行根本性改革的背景下,家长、学生对学科培训、学科辅导的需求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在批判“变异培训班”的同时,更期待多元评价机制能早日实现。
  中国科学院院士朱清时曾说:“一个国家、一个社会需要多种多样的人才,既要有一流的科学家、教授、政治家等,也要有高素质的工人、厨师、飞机驾驶员等高技能人才。”这话强调了人才多样化的重要性,要善于挖掘每个孩子的潜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让孩子在自己喜欢的领域中发挥特长。做到这一点,就是教育的巨大成就。
  多元评价制度的实施,知易行难。在幼儿园、小学等非升学阶段,采用这些评价制度,还能行得通,例如学校可以多组织社团活动、研学活动等,提高孩子学习兴趣、创造力,开阔视野。然而,一旦面临初三或高三的关键时期,如果学校再实施宽松、自由、有趣的多元评价制度,家长们可能会“非常反对”。因为中考、高考录取的主要标准仍然是分数。为了能够考上名牌学校,学生们不得不重新回到内卷时代,拼命刷题和补课,偷偷参加“变异培训班”。
  令人欣慰的是,多元评价和录取制度已在有些地方尝试。比如今年,山东首次试水综合评价招生,9所高校录取不唯分数,而是依据考生统一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学校考核,实施多元评价招生录取方式。通过这种实实在在的多元评价,倒逼家长和学校回归素质教育时代,摒弃内卷式学习。
  期待多元评价制度早日落地,为孩子们带来轻松的多元发展,激发无限创造力,构建和谐健康的教育生态。届时,“变异培训班”才有望慢慢退出教育市场。 宋风/文王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