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发布视频称,在高铁上看到反映不文明行为的宣传片,其中将“在高铁上化妆”列为不文明行为,引发网友热议。9月13日,12306客服人员表示,没有高铁上不能化妆相关规定,其他情况会有相关部门调查处理,后续请关注铁路宣传部门。(9月14日四川日报微信公众号)
在高铁上化妆被列入不文明行为?这恐怕是一种曲解。这则宣传片拍得怎么样、质量高不高,可以商榷,但不能断章取义、偷换概念。相比宣传片本身的瑕疵,这种故意带节奏、挑起情绪对立的行为更值得警惕。
宣传片到底说了什么?片中,一名号称拥有百万粉丝的美妆博主在高铁上化妆时,将乳液滴在旁边座位旅客胳膊上,用刷子蘸取散粉时飞粉严重,飞到了旁边乘客身上。视频配文:“如果能替他人考虑,你会更美丽。”视频最后显示“小贴士”:尊重他人,爱护公共环境,别让不文明行为影响列车应有的美感。
显而易见,宣传片所指的不文明行为,是“影响他人”的行为,而不是“在高铁上化妆”。一个人的行为文明与否,主要在于是否影响到了他人。举个例子:在高铁玩手机无所谓文明不文明,但声音外放、影响他人休息,就属于不文明行为。
然而,一些人有意无意地偷换概念,将行为本身和行为产生的影响混为一谈,便产生了“高铁上化妆系不文明行为”“对女性恶意太大”等错误认知。
令人遗憾的是,在性别话题上,这样的误读、曲解,很容易挑起社会的对立情绪。有网友就质问:“能不能管管打电话全靠吼的、脱鞋的、跷脚的、骚扰乘客的、孩子满车厢跑嗷嗷哭的”;还有网友认为,化妆不会影响到他人,并指出视频中女子化妆甩乳液和飞粉不符合实际情况,只有不懂化妆的人才会甩成画面中的那样。
这些质疑貌似有一定道理,实则站不住脚。如果真正懂得化妆,显然不可能造成宣传片中的情形,也不会影响他人。同样道理,如果真正懂得带娃,也不可能纵容孩子满车厢乱跑;如果真正懂得使用手机,也不会在高铁上吼叫着接打电话……
据报道,“高铁化妆”宣传片是《文明出行》系列视频之一,该系列视频已更新至第28集,涵盖高铁霸座、儿童出行吵闹、车厢内大声外放等多个主题内容。换言之,涉事宣传片并非针对化妆本身,更不是针对女性,而是强调个人行为不能对他人造成影响。无论拍影视剧,还是拍宣传片,这点创作自由应该是有的。
总之,性别话题不应成为“流量密码”,别为流量乱带节奏!□陈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