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15版
发布日期:
秋天来相聚吧
□合肥 木槿花开
  木桐、小敏是我的闺蜜,八月份我们结伴去大别山游玩了几天,一个月不见,都想得慌啦。
  我说,来我家玩,喝茶聊天吃土菜。她们立刻响应。
  上周某日,齐聚我家。我拿出了珍藏的盘龙青花盖碗茶盏,泡了碧绿的香茶给她们品尝;还准备了今年最早上市的红彤彤的甜软柿子,我知道,她俩和我一样都是柿子控,果不其然,她们见到柿子,一点也不矜持,大口吸吮,呼呼啦啦,吃得满脸满手都是柿子糊,可过瘾啦;还有冬枣、煮花生、葡萄、石榴、梨,摆在那儿,想吃什么就吃什么。秋天,就是这么丰盈,慷慨大方,奉送出一年的收成,让人们享受劳动的果实,收获的喜悦。
  三个女人一台戏。木桐在南海舰队当过海军,退役后又从事警察工作。在我们那个时代,令多少女孩羡慕;小敏年轻时和先生白手起家,在市场上打拼,成就了一番事业,生活富足;而我,跨过了1977年恢复高考的独木桥,以勇敢的姿态,投入到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在本职工作和业余爱好写作上都有所成就。
  现在的我们走到了人生的另一段旅程,重要任务也有,就是要给孩子带孩子。我们是外婆,是奶奶。
  我特意穿了一件自认为好看的连衣裙,想让闺蜜们夸奖夸奖。虽然老了,可爱美之心依然。怎么样,我穿这件连衣裙好看吗?小敏和木桐都说,好看、好看!管它真话假话,听到此话,我很受用。
  你们多久染一次发?不知谁问了一句,华发丛生的我们绕不开这个话题。我说,不定期,但是感觉今年鬓角的白发又多了很多,揪心;木桐说:我再也不去染发了,染了还要长,认命了;小敏说:我是两个月染一次。曾经都是乌黑亮丽的如瀑黑发,却躲不掉时间之手来染白。
  早晨的时候,有一位相熟的文友整理报纸,发现了我大学班长的回忆文章,上面有我们班的集体照。他发图给我问:哪一位是你?我说,第一排左三。他却截了个第一排右三的女同学的图,发过来说,年轻时真苗条。我有点气馁,哎,真是老得不成样子了,指出来了都还没被认出来。我把这个说给小敏、木桐听,她们也是唉声叹气,日子真是不禁过呀,转眼就老啦。
  好了,不说这些了,吃饭去。在小区的土菜馆,我们仨要了一个包厢,红烧臭黄鱼、肚条炖鸡块、清炒芋头秧、手工饺子……该吃吃该喝喝,大快朵颐。青春的小鸟既然一去不复返,那就随它去吧。眼下,身体最重要,身体健康了,每天都快乐。
  饭后,我们沿着小区旁边美丽的风景区黑池坝散步。凉风阵阵,吹在身上,畅快淋漓。这让刚刚还在暑热难耐中度日的人,有一种解脱的幸福。柳枝浓绿,袅娜依依,垂悬在水面,水面又复制出一模一样的倒影,水面和水中的柳枝,一起随风摇摆,亦真亦幻,迷离醉人。几只白鹭自由自在,像白衣仙女翩然掠过水面,姿态绰约柔美,赋予了黑池坝阵阵仙气。小径上落满了栾树的黄色小花瓣,小花瓣还有个红色的小花心,特别亮眼。抬头一看,栾树开花啦!这可不就是花之径?踩在上面,犹如走上了黄金大道,感觉好奢侈。
  岸边有个紫藤花廊,粗大的紫藤老茎紧紧包裹着水泥立柱,岁月让它们难舍难分。整个花廊都被紫藤缠绕得密密匝匝,下雨都难漏水,这可是时间的杰作。岁月催人老,岁月也成就了大自然的无限风光。我们坐在紫藤花廊下,任凉风吹拂,对时间也不那么恐惧了。
  在一处石桌石凳前,我们停下了脚步,这里视野更开阔,风儿更自由。向对岸眺望,对面岸上几棵相距不远的栾树也开花了,绿带中渲染着大块金黄,美艳极了。还有其它说不上名字的树叶也开始变红,三三两两,点缀在依然浓郁的绿叶中,如跳动的音符,扣人心弦。水面波光粼粼,湖心亭静静矗立,有人在游泳。天空时而有云遮日,有云时,更加凉爽;天空时而云层飘散,飘散时,露出了格外湛蓝的天空和金光闪闪的太阳,水面更加清澈明亮,又是一个新天地。
  我们沉浸在美妙的时光里。小敏一声“哎呦,时间到了,要接小孙女放学了”,又把我们拉回了现实。走吧、走吧,接孩子最重要,可不能耽搁了。
  三位奶奶级闺蜜,挥手作别,走在各自回家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