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2版
发布日期:
为“新农人”评职称 让“田秀才”有奔头
  □汪代华
  山东农村人才资源丰富。2018年以来,山东逐步探索实施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定工作。如今,山东全省9000多名有能力、懂市场、会经营、敢创新的“土专家”“田秀才”获评各等级职称,一支素质优良的乡村专业技术人才队伍逐渐形成。(10月30日《工人日报》)
  在人们的印象中,评职称往往是教授、专家、工程师等高学历人才的专利,与农民这个群体无缘。然而,山东探索实施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定工作,打破学历、专业等限制,让“田秀才”“土专家”也能获评职称,从而更加有干劲,有奔头。为激发乡村振兴一线人才活力,选拔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土专家”“田秀才”,推动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给农民评职称,不仅体现了对农民群体和农业专业技术的尊重和认可,更是从长远发展着眼为农村储备人才,吸引更多掌握一技之长的农业人才留在农村,为农业发展贡献力量。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是乡村振兴的抓手。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广大农民群众是主力军。尤其是随着城镇化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流向了城市,“谁来种地,怎么种地”,是面临的现实问题,这就急需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而如何把农村青年留住,并吸引外部的优秀人才“回流”,投身新时代农村建设,促进乡村振兴,是摆在各方眼前的首要问题。
  崇尚科技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共识,也成为这一群体的共性特征。山东逐步探索实施农村实用人才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工作,积极挖掘农村专业技术人才,使一大批“土专家”“田秀才”获评农村实用人才技术职称,通过给予更多的技术服务、项目合作、银行贷款、产品推介、财政扶持等奖励补助和政策倾斜,让农民职称真正具有吸引力,进一步激发他们扎根乡村的热情。
  实现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大力培育“田秀才”“土专家”这样有职称的新型职业农民,促进传统农民向现代职业农民转变,通过激发农民创造力提升农业农村生产力。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农业的主要矛盾、发展的主要任务、改革的主攻方向都在发生改变,适应新形势下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必然要求具有与之相适应的高素质现代农业从业者,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乡村振兴,农民既是受益者也是主力军,要为活跃在广大农村作出重大贡献的“土专家”“田秀才”“乡创客”等专业技术人才打通成长之路。山东充分发挥职称评审的正向激励作用,助力壮大爱农业、懂技术、善创新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为破解乡村振兴人才瓶颈注入源头活水,为乡村振兴拓宽引才之路。
  培养新型职业农民,首先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克服“农民就是个种田的”这种陈旧观念。其次,要给新型职业农民评职称,让他们有盼头,有用武之地,能实现自身价值,要更注重提供充分的就业、医疗、养老保障等,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这样才能让他们在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上真正甩开膀子,在广阔的田野上开创出一片天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