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6版
发布日期:
蜀山行吟
  □合肥老年大学 李云斌
  江淮大地名山无数,我有幸游览过数座,都是登山看景,走马观花,只能算匆匆过客,并没有留下太多印象。大蜀山孤峰海拔284米,只能算群山中的小弟弟,名不见经传,但我对它怀有深厚的感情,数次登攀,每次都有不一样的收获。
  又临重阳登高日,乘公交车直达山脚下。一夜秋风一夜凉,山间已是层林尽染,空气清新湿润。寻到一条林中蜿蜒小路,路面铺满厚厚的落叶,穿行其间,仿佛踩在松软的席梦思上。小路僻静,我是独行客,只闻脚下树叶的沙沙声,偶见惊鸟振翅高飞。清晨,新鲜的空气伴着弥漫的落叶芳香沁人肺腑,顿觉神清气爽。在密密林深处,丝毫没有孤单感,因为我是常客,熟悉这山上的一草一木。
  妈妈在大蜀山脚下长大,很小就跟着家人上山砍荒草,拾枯树枝,筢落下的松针。童年时随妈妈回娘家,路过山边,她常常指着曾经砍荒草拾柴禾的地方与我话当年,也曾领着我登山。
  上小学时,学校组织春游远足。学校在城北郊,距离大蜀山十几公里,没有交通工具,需起早赶到学校集合,路上全靠迈开两条腿。时近中午才能赶到山脚下,山坡林木葱茏,树上鸟雀欢快地啁啾。老师一声令下,漫山坡少年儿郎呐喊着争先恐后往上冲。脚下乱石横亘,敏捷地跳过去,面前荆棘挡道,伸手扒拉开钻过去。初生牛犊不畏虎,嘴里气喘吁吁,身上大汗淋漓,只顾弯腰弓背一路向上冲,二十多分钟便爬上山顶。大家围着山顶绕场一周,三五成群择地散落开,就着背来的白开水啃着干粮,无忧无虑的少年沉浸在兴奋中,忘记一路风尘和疲劳。
  工作以后,似乎年年带领学生登山,城里的孩子对郊游兴趣盎然。起初,学校租用公交车或联系单位大客车,后来提倡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干,全部由旅游公司负责打理。以班级为单位,教师全部分配到各个班级,师生一路欢歌笑语,不再风尘仆仆赶路程,无需愁眉苦脸恨腿短。登上山顶,纷纷合影留念,分享从超市买来的各种速食小吃,喝着各种饮料,跟班教师胃里一定是五味杂陈。
  大蜀山原来距老城区约七公里,随着城市的扩展,山还是那座山,城已不是那座城。山周围有城,城中间有山,山城相依,构成一道靓丽风景。经常来此登山休闲者络绎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