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老年大学 赵克明
上老年大学第一天,我就在《安徽老年教育》杂志上发表一篇名为“读书郎”的上学歌,不知不觉中,一学期过去了,我真正体验到做“读书郎”的充实与快乐。
其实,我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到市老年大学新校区的。尚未跨进校门,就被浓厚的氛围感染了。鹤发童颜,彩衣飘飘,双簧管队列严整,薄羽扇上下翻飞,奏乐者精神焕发,歌唱者高亢婉转,起舞者身轻如燕,指挥者顿挫抑扬,校门口俨然成了一个大舞台,每一个表演者都在释放孩子般的天性,每个参与者都在呈现最美最艳的自己。
看着“学姐学哥”精彩的欢迎式,我频频摁动手机快门,记录下一个个绽放活力的瞬间,此时此刻,我情不自禁,脑海回放着戴红领巾的少年时光,耳畔萦绕着“六月好阳光,六月花儿香”“让我们荡起双桨”的嘹亮歌声。我不知道,是眼前的意境融入了我的心,还是我的心融入了眼前的意境。
没有一丝半毫的犹豫,我再做了一回“读书郎”。
一旦退休,不免自感“老”态。可一进老年大学的班级,我就“自惭形秽”了,原来70岁、80岁的“老同学”多的是,他们大都有过丰富多彩的人生经历,但他们一个个都淡忘年龄,彼此“小张、小王、小李”相称,逗两句乐子,试几下拳脚,活脱脱的幼儿园里的孩子。
教我们手机摄影与制作的王老师是在职的信息课年轻教师,与学员比属于“妹妹”级,她懂得我们这些“老学生”的心理,从不以高深的专业理论来“唬”我们,而是教授小“妙招”,认真解答一时转不过弯的“笨学生”。为了鼓励大家树立信心,她还自谦地说:“我也在学习中,讲不好什么理论道道,我们就一道边实践边摸索吧!”
以老年人为本的老年大学课程,唤醒了每位老年人已渐蛰伏的心。半年的学习生活,我很直观地认识到“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内涵,相信了“返老还童”。青春之树要长青,学习永远在路上,老年大学的价值,就在于给予老年人“第二次青春”,在于恒久保鲜,再次成就人生。
而今,每当行走在住宿小区到市老年大学南校区的永康路上,遇到熟人打招呼,我会朗声骄傲地回答道:“再做‘读书郎’,上学去喽,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