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在成都没有收入遇到困难,您可以来本店,告诉本店人员来份‘牛肉面不要牛肉’,吃完直接走就好,不必客气!”近日,成都一家面馆充满爱心的招牌——“免费吃面”在网上火了,来自北京、上海、广东等地的网友纷纷点赞。网友表示,“免费吃面”的善举可贵,更难得的是这份尊重,“照顾每一个遇到困难的人的自尊心。”(11月3日《工人日报》)
“免费吃面”解决不了大问题,却可以为有需要的人送上温暖。每个人都难免会陷入困境,“一饭之恩”让绝望者如久旱逢甘霖,令人刻骨铭心,久久难以忘怀。
从表象上看,“免费吃面”近乎是一种营销手段,行为人的动机和目的极易引起外界质疑,不过就“免费吃面”的实际效果来看,其间蕴含着朴素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予人玫瑰,手留余香。帮助别人不是为了获得回报,而是为了将受惠之后的感恩转化成一种爱心传递。道德的弘扬,善举的延续,应像击鼓传花般将爱心传递给别人,让爱心呈现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
事实上,以个案来看,“牛肉面不要牛肉”本身也是一种爱心的传递与弘扬。发起人黄明2016年在外地考察,因意外丢了钱包,处境窘迫之际,一家面馆老板请他免费吃面填饱了肚子。那份感动与感激,其他人很难体会,也难以感受。也正是有此经历,他才萌生了开展免费吃面的活动,给那些处于困境中的人最直接的帮助,让他们在又饥又饿中,能够吃到一碗热面。
对很多当事人而言,其行为初衷更多的是体现个人存在的价值和坚持的朴素情感。在帮助别人的时候,自己也获得了价值上的肯定和情感上的回馈。公益与慈善是一个“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辩证逻辑关系,一个人不断为别人和社会付出,也会获得相应的回报与回馈。即便没有物质上的获取,也必然有饱满的精神满足。这是一种彼此成全,又是一种双向奔赴。置身其间,才会深知其味。
无独有偶,随着越来越多网友分享自己所见所闻的暖心餐馆,不难发现类似的做法变得越来越多,比如成都光华村街的一家爱心面馆,为囊中羞涩的人们提供爱心餐,并暖心提醒“您每天都可以像回家一样过来”;四川农业大学附近的一家美蛙鱼火锅店,三年来坚持为困难人士提供爱心单人餐。其他如郑州、海口等地方也出现了类似的例子,或免费提供面食,或免费提供米饭,有人免费吃完面鞠躬致谢,也有人吃完面故意扫码多付钱,不留姓名,悄然离开。因为感动你的感动,所以才会将这种感动转化为一种爱心不断传递,并因此让这个城市充满温情和温度。就能在润物无声的守望相助中,释放出人性的温暖之光。
“一饭之恩”的善念和义举令人感动莫名,也倍加值得珍视与弘扬。怀揣梦想而为之不懈努力奋斗,更是令人称道和击掌叫好。因为有信仰所以选择了义无反顾,因为有了对爱心朴素的理解和践行,所以才赋予了价值内涵。前度郎/文王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