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学生上下学都必须戴头盔,“连走路、坐小车的也要戴”。日前,广东湛江市徐闻县角尾乡中心小学的这一要求引发关注。针对此事,当地教育局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戴头盔进校园”是市里统一要求,针对的是乘坐摩托车或电动车往返学校的学生以及接送的家长,该校在推广过程中要求过于严格,已通知学校进行整改。(11月4日央广网)
乍一看,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的说辞颇有道理,是学校大搞形式主义,在执行规定的时候走了样。但眼尖的网友显然并不买账,正如有人提出疑问:要求学生戴头盔怎么成了学校的责任?可以说,这一现象背后的本质是,有关部门随意将各种任务摊派给原本只是承担教书育人的学校。
按说,在中小学生群体中开展交通安全教育,让学生从小养成规则意识的初衷是好的,也是必要的。且让骑行电动车、自行车的学生戴头盔既是道路交通安全法规的要求,也有助于保护学生安全。而“连走路、坐小车的也要戴头盔”的错误在于扩大化执行,要求苛刻。
凭心而论,即便学校当初的管理方式不当,但需要整改和反思的,应该是这种非教学任务为何摊派给学校。如前所述,骑车戴头盔的要求是正确且必要的,但学校只能宣传、引导、教育,并不能强制学生必须戴头盔,更没有处罚违规学生的权力和职责。譬如,学校可以通过课堂宣讲的方式要求学生遵守交通规则,但对违规者的劝导乃至处罚显然是交管部门的职责。
正如有的网友吐槽:“有关部门为什么老把各种杂活往学校里塞?老师们还能专注教学工作吗?”
毫不客气地说,某些部门的懒政和乱作为,极大地增加了学校和老师的负担,让老师和家长疲于应对,甚至会诱发老师和家长之间的矛盾。因此,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并非是问责学校,而是纠正随意向学校摊派各种任务的做法。
对此,中办、国办早在2019年就发文,明确提出要统筹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期待有关部门能够积极作为,给学校和老师松绑减压,让其能够专心致志地投入到教书育人工作中,让学生、家长、社会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带来的红利。□史奉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