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新乡医学院教务部和本科生学院发布通知,决定从11月20日开始在全校范围内督查不坐前排等现象。同样位于新乡的河南工学院11月16日要求,重点检查学生课堂“三率”,即:到课率、抬头率以及前排学生入座率。为强调前排入座率,还有的学校提出,前排未坐满记最后一排违规。(11月20日《南方都市报》)
近期,多地高校开展学风建设活动,部分高校着重强调了对学生上课不坐前排等现象的检查。“不愿坐前排”现象,究竟该如何整治?各地高校的做法有很多,想出的招数也不少,也确实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比如,大家都开始争着“不坐最后一排”。
近年来,对高校学生上课“前排率”等情况进行正式管理的,有辽宁等省份。辽宁省教育厅2021年1月1日印发《辽宁省高等学校加强学风建设十条措施》,其中第二条提到:“高校要严格教学过程管理,增强教学实效,提高课堂上座率、前排率、抬头率。”今年4月,辽宁理工学院相关部门发出通知,要求全体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干部、青年团员在学风建设中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带头坐前排听课,提高前排率、抬头率、互动率。还有的学校实施相应处罚措施,总之是想尽一切办法“逼着坐前排”。
问题在于,“逼着坐前排”就一定能实现“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当然,加强“不愿坐前排”的管理,不是说没有意义,而是说我们要找到“不愿坐前排”的原因。“宁愿坐后排”的学生中,确实有一部分是调皮捣蛋的,可需要知道的是,“不愿坐前排”也有其他原因。
例如,有的学生表示:“坐在前排会感到压迫和烦躁,让人难受。”“坐在前排意味着处于教师的目光下,手里还要拿着笔装出认真记录的样子。”更多的学生认为,教师讲课没有吸引力,都是一板一眼正襟危坐,很多内容是照着书本念下来的。
找到了“不愿坐前排”的原因,对于管理“争着坐后排”就有了明确的行动方案。那就是需要改变上课方式,改变课程内容。而这考验的是教师如何创新讲课,以及学校如何推进教育改革。
听演唱会时,很多学生就喜欢争抢前排,不愿意坐在后排。原因是什么?答案不言而喻。其实,大学课堂需要像演唱会那样具有吸引力。逼着“坐前排”,不如实现抢着“坐前排”。说到底,吸引力才是王道。
□郭元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