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2版
发布日期:
【街谈巷议】
不能等网红节电器自己“跳闸”
  寒冬时节,不少消费者会在家中使用取暖设备,耗电量较大。为此,一些网红节电器又火了。近日,记者浏览多家电商平台发现,不少商家售卖各类节电器,价格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声称节电效果可达30%~45%。然而,有消费者表示,“用了1个月电费不少反多,妥妥的智商税。”(11月28日《工人日报》)
  网红节电器之所以受到消费者欢迎,在于人们的节约意识越来越强烈。尤其是冬季各种取暖设备使用量增加,居家过日子喜欢精打细算的群体,希望借助网红节电器降低电费开支。网红节电器如果真能起到节约用电的作用,那自然是皆大欢喜的事儿。可是,网红节电器真的管用吗?
  记者的调查结果让很多人大失所望。商家称网红节电器的原理为,通过优化电压,平衡电流回收电路中的电流损耗,根据电器能耗自动调节电流大小,提升功率来达到节电效果,通常1个月后可看到效果。而一位电工师傅拆解发现,节电器只有一个电容加一块简易电路板,成本只要几元钱。电容能够稳定电压,减少无功功率损耗,但不会改变有功功率,电网公司对家庭用电只按照有功功率的消耗来收取电费,因此所谓的节电器并不能节省电费。此外,这种网红节电器早在2007年就被媒体曝光是骗局,多地电力部门曾多次发文提醒。
  网红节电器,涉及的问题显然不少。问题在于,为什么网红节电器能在市场上如此“走红”?一个明显在收割智商税的产品为何还能“笑傲江湖”?为什么早在2007年就被媒体曝光的产品,被多地供电部门发文提醒的产品,至今还能继续销售?
  答案或许并不复杂。其一,网红节电器售价并不高,便宜的几十块,贵点的不过几百元,消费者发现上当后,感觉不值得较真。其二,供电部门宣传力度显然还不够,比如早在2007年就指出了相关产品的问题,不仅不能节电且存在安全隐患,但这么久过去,并没有多少老百姓还记得。其三,市场主管部门对涉事产品查处力度不够。一些网红节电器产品外包装均为英文,未印有任何规格信息,只有随包装附带的规格信息贴纸,上面标有CE认证、FCC认证两项国际认证,却没有3C认证标识。监管部门只需要从这个标识的角度就能查处,为何没有查处?
  网红节电器,不能“干黑事”,需要监管部门主动来“断电”,而不是等它自己“跳闸”!□郭元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