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10版
发布日期:
教育部:专硕、专博扩招!
到“十四五”末,专硕招生规模将约占硕士招生总规模的三分之二
  12月19日上午,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关于深入推进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的意见》有关情况。
  会上,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任友群介绍,2022年,我国在学研究生已经达到365万人,总规模位居世界第二,已经成为研究生教育大国。与建设教育强国的要求相比,当前,重学术学位轻专业学位的观念仍需进一步扭转,两类学位同质化发展的现象依然存在,还需要大力深入推进研究生分类培养、分类发展,进一步提升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质量、进一步凸显研究生教育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和贡献力。
  2023年,我国应届博士毕业生达到7.52万人,去年我们加上往届,因为博士生有时候不会准点毕业,有时候会延续一下,加上往届有共超过8万人的毕业生。另外还有2万多人在海外获得博士学位,所以去年中国人整体上超过了10万人获得博士学位,体量越来越大。
  《意见》明确,到2027年,研究生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两类学位分类发展实现格局性变化。指出,研究生教育新设学科专业以专业学位类别为主。学术学位坚持高起点布局,重点布局博士学位授权点,以大力支撑原始创新;专业学位坚持需求导向,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原则上只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新增硕士学位授权点以专业学位授权点为主,同时具有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的领域侧重布局专业学位授权点,以全面支撑行业产业和区域发展。
  同时,优化两类研究生规模结构,以国家重大战略、关键领域和社会重大需求为重点,进一步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比例,到“十四五”末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到硕士研究生招生总规模的三分之二左右,大幅增加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数量。
  据中国教育报报道,任友群介绍,我们要强调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区分定位。主要是强调专业学位类别与行业需求更加精准对接,强调不同领域人才培养相应的目标任务是不一样的,但并不意味着要窄化研究生知识面,不意味着把专业学位研究生等同于一种技能型人才培养。
  简要讲,这是两个不一样的学位,但是又不能理解成专业学位就是降低要求,不用学那么多,学些操作型的东西就行了,不是这个意思。
  任友群表示,大学反映,如果改变论文评价方式,改变最后毕业的基本要求,我们原来的导师很多是学术型的,可能不习惯这么评价一个论文。这个论文算不算过,怎样才算过,这可能是以后非常现实的问题,是我们眼前要具体抓而且要具体拿出办法来的。当然各个学科专业的具体做法还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要用这种分类发展的理念来为高质量的研究生教育发展拿出实际的行动和成效来,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教育强国和民族复兴伟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任友群表示,分类发展是调整优化研究生教育结构的战略举措。量变引起质变,由大到强,根本上是从数量向质量的提升,从规模扩张向结构升级的转变,从点上的改革向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飞跃。因此,以分类发展为切入点,对研究生教育体系进行改造升级和重塑重构,才能实现研究生教育从量变到质变的根本性蜕变。
  据教育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