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家原来有房子,由于年久失修,坍塌了,被西街后蔬菜队的人占去种菜了,害得我们家经常搬家。1975年,母亲经过交涉,终于讨回属于我们家的土地,经过晾晒、平整,准备盖新房子。
当时,父亲一个人在县城工作,每月只有45元工资,还要支出10元给乡下的奶奶,除留点生活费,其余的全部寄回家供我们生活。
听到父亲要在老家盖房子的消息,父亲的老友们都为他高兴,同时也替父亲因为盖房子缺钱而发愁。他们慷慨解囊,每人凑了10元钱给父亲,说不要还了。那时,10元钱相当于一个工作人员一个月三分之一的工资。
盖房子需要毛竹和栎树作房笆和大梁,当地没有。倔强的母亲就带着叔叔,到县城把材料用板车往回拉。由于他们不会避让来来往往的车辆和行人,腿上被碰得青一块紫一块,个中的辛苦难以言表。
房子上梁的时候,母亲蒸了很多花馍馍,准备了花生、小糖等,散给周围的邻居,特意赶来帮忙的舅舅把大梁裹上红布,用银色的图钉镶嵌成“旭日东升”四个大字。
转眼,冬天到了,空气中已经腊味飘香,意味着农历新年就要到了,我们终于在属于自己的有院子的新家温暖过年了。
在辞旧迎新的喜悦中,我家却因盖房子而捉襟见肘。年夜饭,是母亲用糯米面炕的粘馍馍。大过年的,就吃几块馍馍?母亲看出了我们的心思,就很爽朗地说,孩子们,你们朝上看,日子会慢慢好起来的。
我们抬起头看着崭新的房子,看看大梁上的旭日东升,不再为年夜饭的窘迫而难受。
这是我生命中最简单的一顿年夜饭。它让我学会了坚强,在困境中看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