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买菜,我基本上是直奔摊位,看到长得好看的菜就抓几把,让摊主直接过秤,然后扫码付款走人。所以,常常买贵吃亏,用我妈的话说:“买菜要货比三家,只选对的不选贵的。”被多念叨几次后,我也学会了在菜市里转几圈再下手,俨然是个挑菜的高手。
最近,孩子大人咳嗽得较多。“多吃白,好处来”,这句俗话不记得从哪听来的,但它就在我脑海里了。中医说白色蔬菜具有降燥滋阴、润肺补气的功能,在咳嗽好转之后要多吃。我转了菜市场一圈,看到了白萝卜、冬瓜、茭白,但是都没下手。因为萝卜和冬瓜烧的时间长,不适合我们在工作日快速出餐吃上饭的需求。茭白味淡,需要配肉和其他配菜才能有滋味。于是,我继续在各个菜摊寻找。
转过一处拐角,我发现了一个卖莲藕的。藕性甘寒,色白入肺,《本草纲目》记载熟食能够健脾补胃、养阴润燥,故莲藕有“水中人参”之称。眼前白白胖胖的藕挨挨挤挤地躺在案板上,看上去就惹人喜爱。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旁边有一堆小不点——被摊主和顾客挑拣剩下的藕头。每个约有婴儿的拳头大小,表皮白嫩细腻,而且脑袋上都顶着一截藕芽。我拿起一个看看,倒像是个能放在掌心把玩的小物件。估计买菜的人看不上它们的小身材,所以寂寞地待在一旁。
我就不一样了,看它们小巧玲珑,皮肤色泽还要幼嫩些,就觉得它们一定脆嫩可口。只不过,收拾起来要费点事。因为摊主说,没时间。大藕才给动刀削藕节,收拾好卖给顾客。小藕头边卖边送,不值得动刀。我一听,这算啥?到我手里,还不是手起刀落分分钟干完。于是,我像挑选文玩葫芦一样,挑了七八个模样周正的藕头。一上秤,才9毛8。摊主伸手又添了一个,真是边卖边送的。
喜滋滋地提着这些藕头回到家,我拿起刀削皮、切丝、清洗、焯水、过凉、沥水。白嫩的小藕头,变成了一堆白生生的藕条。处理好了,我又开始调糖醋汁。一切就绪,油下锅,冒起烟,小泡泡逐渐消失,正是下锅的好时机。白嫩的藕条沾上金黄的菜籽油,变得有光泽起来。再淋上糖醋汁,“刺啦”,一股酸甜的味道被热气激发出来。翻炒几下,汤汁里水汽渐少,香葱切段均匀撒入。莹白的藕条裹上赤色后,又被点缀上翠绿,呈现出一种复古色的美。食欲一下就被勾起来了。
果然,这道糖醋藕条上桌,娃尝了一口问:“妈妈,这是烤莲藕吗?好吃,我多来点。”就着这菜干了一碗饭。
今天这道菜花费一元。由此可见,菜无论贵贱,关键看做菜人的手法和做菜的心情。用心做,满怀期待,一元菜也能成为人人喜欢的下饭菜。生活亦是如此,与三餐丰盛无关,最是珍贵的就是享受简单素常中的平淡温馨。烟火气中的小欣喜更能抚慰心灵。在2024年启新岁的时节,吃个“一元菜”也代表“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