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11版
发布日期:
卖烧饼的小哥
□肥西 张莉
  下班回家,天色已黑,从温暖的公交车上一下来,刺骨的寒风便扑面而来,让人瞬间置身于冰冷的世界。我不由得倒吸了口冷气,赶忙把脖子上的围巾绕紧了些,身上也应激地抖了几下,以便对抗寒冷。缩着头,哆哆嗦嗦地往前走,路上行人同我一般,也是行色匆匆,似在想尽快逃脱这冷地方。
  拐弯处,一阵香气吸引了我,更准确地说,是一股温暖的气流让我放慢了脚步。这是一家烧饼铺传来的味道,烧饼铺铺面不大,门口宽不足两米,往里,纵深也不过五六米。放着两个大大圆桶形状的炉子,外面看起来是木质的,其中一个上方一圈摆着许多已烤好的小烧饼。热气、香气彼此纠缠着,向上盘旋中,凝成一缕白色、飘渺的气体,沿着炉子敞开的口,偷偷地钻了出来,有点像《西游记》里的神仙或妖怪,化成了一股轻烟,正悄然离去。在微黄的灯光下,这股轻烟有些迷离而旖旎。
  烧饼铺里,一位穿着灰色棉衣的小哥正忙得不亦乐乎,炉子前,有几个漂亮的女孩排着队,等着烧饼新鲜出炉。
  这家店开了有不少年了,我偶尔也会在下班路过时捎上几个烧饼。有时看到里面是个胖乎乎的女孩,有时便是这位小哥,听口音都不是本地人。小哥年纪不大,也就三十多岁的模样,手脚挺麻利。
  忽然也想买几个烧饼,就冲着这股子暖和劲。铺面上方有一块招牌,是烧饼的品种及价格,颜色很新,看来是刚换不久。买过几次,知道大烧饼是现做现卖的,需要等上一会,而前面还有好几个人等着。于是,我一边看招牌一边跟小哥说:太冷了,不想等了,我就要梅干菜和鲜肉的小烧饼,十五块钱的。小哥接话着:鲜肉的没有了呀,要不给你换个牛肉的?我说那价格不是不一样吗?牛肉要比鲜肉贵呀?小哥连说:没事没事的,调个呗。说话的光景,小哥已经把不同的小烧饼分好类、用铲子铲出放到炉子里面加热。等的时候,我凑到炉子边,把手伸到炉边取暖,小哥说:你烤烤吧,这么冷的天。热烘烘的炉子,里面几个正在烤着的烧饼,慢腾腾地鼓了起来,又迅速地膨胀起来,有一个还流出了浓稠的糖液,是白糖烧饼,好像是被炉火的炙热打动了,流出了两行眼泪,缓缓地往下淌着。
  生意挺好,小哥一个人,手脚不停地忙活着,他一边在里面的面板上做着大烧饼,一边热情地招呼着外面的顾客,虽然忙碌,却并不慌乱,而且态度极好。我在炉边烤火,觊觎着片刻的温暖,看他从里面拿了张刚做好的面饼准备贴到炉子里,可能因为赶时间,面擀得不算太均匀,下炉前他习惯性地把面饼两边拉长,却不料有的地方拉破了。我笑着说:咦,这个烧饼做得可不太好看?小哥也有些腼腆地笑着:是呀是呀,没擀好。
  我问他:那个胖乎乎的姑娘怎么没见着呢?他一边做烧饼一边应着:你说我老婆呀,她刚回去了,晚上人多,要忙些,我来接她的班,让她回去先歇会。原来这个烧饼店是夫妻档。没想到这烧饼小哥,还挺会心疼老婆。想起以前有时路过,看烧饼铺关着门,怕就是夫妻双双把家还了。
  我笑着问:现在生意好多了吧?小哥频频点头:到晚上,附近的学生来买的特别多,有时一个人根本忙不过来。我们也不想太累,赚的钱够生活就行了。
  是的,想想这对小夫妻其实挺不容易,从外地来合肥,租了这么个小小的门面,他们只能依靠辛勤的劳动生存,维持着简单的生计,生活并没有给予他们更多的厚待,他们却并不气馁,总是看到他们满脸的笑模样,在开开心心地招待着顾客。
  话音没落,小哥已把刚回炉热好的小烧饼放到铁架上,快速地剔去烧饼烤糊了的边角,拿起印有店名的特制纸袋,帮我装好。递给我的时候,还客气地说了声:拿好,慢走。
  捧着这包热乎乎的烧饼,感受着烧饼小哥的热情与周到,便觉得:冬季虽然寒冷,但人世间的温暖却无处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