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11版
发布日期:
碎时光
□合肥 王梓
  深冬渐渐到来,北方早已大雪纷飞,草木秃枝萧瑟异常。而我所在的江南,枯黄,翠绿,深红,美景如画。拾起一片金黄色泽、干净纯粹的银杏叶,细细聆听这大自然的最后一声叹息。抬头仰望这头顶的万丈金黄,拿起手机拍下这凄美的一景。这是某个悠闲的时刻,我在小区楼下为一片银杏叶而驻足。我知道认真工作不失为对人生的一种热爱,可是在工作之余,我像集邮一样,热衷于收集这些小浪漫。
  深冬的某天我来到了苏州,园林虽然不是最好的观赏季节,却因为火红的枫树,高大的香樟,假山怪石,亭台楼阁,小桥流水而美得让人如痴如醉。虽不是旅游旺季,却依然游人如织。在山塘街东段,晚上7点开灯后,一串串灯笼映着小桥流水,两岸水路夹道,游船如梭,俨然东方威尼斯。整座城市,不论白天还是晚上,到处都能看到穿着汉服的姑娘,妖娆的身段,清秀的面容,高耸的发髻,那一刻仿佛时空穿越。苏州是诗歌的化身,那些古典建筑,飞檐翘角、粉墙黛瓦,到处萌发着诗情。
  那晚,我们在热闹的山塘街找一处茶楼坐下,听极负盛名的苏州评弹。咿咿呀呀的唱腔,唱着苏州方言,不看歌词根本听不懂,但光是那凄凉干净的音色,就足以柔情万种,让人肝肠寸断。那是怎样的声音啊?光滑细腻而柔软,像苏州的桑蚕丝。那样的声音,羞涩婉转,深情而又忧伤,更像无法释怀的往事,像一位深情的女子待字闺中,像被辜负的善良被人深深划伤,像电影里那些无法诠释的悲凉。她一出声,我的泪水顿时连成一条线。我知道今晚,我原本平静的心情被一声歌喉掀起了波浪,这波浪顿时汹涌如潮,淹没了我,我沦陷了……
  看画展应该也是浪漫的。在合肥这样的省会城市,一年看几次画展是不在话下的。展览一般在各个美术馆举行,有时候是个展,有时候是联展,还有市展,省展等各类展览。
  我看过最有特色的展览是一次海报展,几乎把全世界最有创意的海报画都集中了起来,有的作品画得很大胆,又很隐晦,这也许就是艺术的魅力,它用一种有意味的形式让人重新审视我们身边的事物,从而得到思考和启发。我和女儿都是画迷,每次画展,只要是得到消息或者邀请,都会准时赴约。我们会尽量穿得端庄一点儿,不能负了它隆重的仪式感。展览的画作大多是精品,所以比平时逛画廊更能看到好东西。每一幅优秀的作品都是有灵魂的,画家的灵魂附在画里,画中的灵魂应在观赏者的心中,三者交汇成一个奇妙的世界,每一次观赏都是一次灵魂的洗涤和净化。
  浪漫的前提其实不是你做了什么,而是有一颗敏感的心。时间的细缝里,我会偶尔剪下南天竺的红果实插在我亲手绘制的花瓶里,正红正红的小果子密密麻麻,可爱又美好,像细密的相思,像生活的点点红光;我还剪过罗汉松的枝条插在一个侘寂风的古朴花瓶里,看它歪斜的枝条生出禅境,顿时觉得升华了。
  有时候驻足观察一块木板的纹路,我也能从中感受到乐趣。我画国画工笔时,偶尔会画到木板,而不同的木材,质感,颜色和纹路都是不同的,这一刻就成了我和木板的对话。与静物对话,会让我们陷入沉思。有时候观察某个盆景,看盆景老练的枝干和遒劲的枝条,蓬勃的叶子,那种沧桑而又文雅的美感,让我浑身充满自律的勇气和决心。
  或者有时候干脆什么也不干,坐在沙发上发呆,把客厅的灯光全部打开,手捧一杯热茶,欣赏自己文艺的小家。环顾四周,顶灯、窗帘、柜子、沙发、茶几、墙壁挂画,没有哪一样不是我亲手布置的,这种满足感让我有种掌控生活的自主感。这一刻会安慰自己,我是幸福的,好好工作吧,用心生活,未来可期。
  用心生活可不是光用心就可以了。家里被我打扫得一尘不染,除了拖地交给机器人,其它的,桌面、死角、门窗,全部手作。不仅干净,我还要求家里一定要整齐。上千册书籍归类摆在书架上,杂物全部归类收纳起来,有的放在柜子里,有的放入抽屉。偶尔拿回来的快递,拆开也一定会收纳起来,或者放在要用的地方。每个房间的角落都摆放着冷香薰,保证家里淡香怡人。
  这些零零碎碎,都是生活里的碎金子,填在一个女子玻璃瓶子一样的印象里,每一颗都是宝贝,闪闪发光,看一眼便不再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