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4版
发布日期:
省人大代表汪育红:
农村小规模学校可独立核算编制
  本报讯 省人大代表汪育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我国义务教育的师资短板在农村,农村师资的相对弱势体现在数量、结构和质量三个方面,其中数量紧缺是制约结构优化和质量提升的关键。她建议,相关部门根据生源变化和教育教学改革需要,对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编制动态管理,如农村小规模学校独立核算编制。
  “近年来,农村教学点学生流失严重,主要的原因是师资力量难以保证。”汪育红提出,目前省级一些政策更多的是对农村学校硬件上的倾斜,但“软件”严重跟不上,“比如教育信息化学生、老师的计算机配比量都很充足,是没有足够的教师编制,就不能保障开足开齐课程。”
  汪育红建议,省委编办、人社厅、教育厅、财政厅根据生源变化和教育教学改革需要,对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编制动态管理。“原则上每个农村小规模学校按照最少每校12人配编,以保证其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教学点设定至少2人的编制保障标准。每学年根据生源变化和教育教学改革需要,定期核定小规模学校教职工编制。”汪育红称,达不到标准班额的小规模学校和村小学、教学点,按生师比、班师比以及学科比相结合的方式核定编制,具体地说,小学每班配备2名老师编制、每所建制初中至少配备12名老师编制。
  另外,汪育红建议为小规模学校增加管理编制,“每个小规模学校支部增加1名专职副书记的编制,配备1个管理人员编制。”汪育红提出,可放宽寄宿制学校编制标准。根据寄宿制学校管理时间长、强度大的特点,适当放宽编制标准,或者增加一定职数的教师编制。
  汪育红还建议,向乡村学校倾斜,按照立足解决农村学校结构性缺编问题和“退补相当”的原则进行教师招聘,充实到乡村小学教育教学岗位中。力争做到优化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避免出现专任教师断代、断层现象,确保农村小学教育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