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11版
发布日期:
因陋就简的“妈妈味道”
□舒城 张春苗
  元旦刚过,上大学的孩子们,纷纷回家,朋友圈里轮番上演家庭团圆的温情大戏。
  我也莫名其妙地被感染,开始计划着拿什么招待即将回家的儿子。
  确认好儿子到家的时间,晚上7:30到舒城东站。我提议:要不,我先在海底捞预订好,接站后,咱们仨直奔海底捞。
  孩子爸不置可否,当然,他的意见也不重要。儿子嫌麻烦,刚回家不想出去,就在家里随便吃点。那就家常饭招待,我也乐得省钱。
  孩子爸是家里的大厨,从冰箱里掏出一团冻牛肉,一团猪肉,又买了两个素菜。最终,两荤两素,四个菜。
  儿子到家后,脱下外套,就准备吃晚饭。且慢,我搬出电子体重秤,称一下,留个数字,便于一个月以后对照。
  我还顺手发了个朋友圈。
  没有人点赞,同是大学生妈妈的好友们不约而同开启声讨模式。
  “没有硬菜,差评!”
  “就你这伙食,还让孩子称体重,一个月以后不瘦就不错了!”
  我试图解释,惠子一句话总结:解释没用,就是不上心。
  第二天,我和老公正常上班。孩子一个人睡到十点多起床,点个外卖,早餐午餐一并解决。晚餐由娃爸负责。
  第三天,依旧如此。
  第四天,我不上班。和儿子商议,儿子说要不还是点外卖。我摇头,我在家,无论如何也不能让你再吃外卖。那天中午,我淘米切香肠,儿子洗白菜切白菜,三下五除二,午餐就解决。蒸香肠,儿子说挺香;炒白菜是儿子的手笔,有点糊,我真诚地夸赞味道还可以。饭光菜光,母子尽欢。
  同事打趣我说,儿子回来了,你如此敷衍潦草,孩子以后和你不亲。我也认真想过这个问题,是该整几个拿手菜,拴住孩子的胃,让他在离家的日子,想念妈妈的味道,也为我晚年的幸福生活加个筹码。
  我会摊粉,鸡蛋加山芋粉,粉皮摊好后,切条,像下面条一样,味道好极了;我会煮花式方便面,零失败;我会独特的张氏蛋炒饭,可媲美扬州炒饭;我包的饺子,形状不咋的,味道远胜过超市里买的冻水饺……
  我的心里一阵轻松,终于找到了自己的闪光点。
  家,不仅要有饭菜香,还要有归属感。我没有米其林级别的厨艺,但我愿尽我所能,创设一个随心随性的自由氛围,让回家的儿子,在普通的饭菜里同样能品出母爱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