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10版
发布日期:
关于春节去看电影这件事
  有人不太看好今年的春节档,觉得片子总体好像有点不景气。大家规规整整,没有一个越矩搞点映,或者卖给直播平台什么的。春节档很神奇,神奇从2013年周星驰的《西游:降魔篇》才算正儿八经开始,之前只有冯小刚领衔的贺岁档。但是现在,春节档变成了高票房胜地,变成了高票价胜地,甚至,变成了春节新民俗。说起来,也就是11年的事。但真让你评出来11部春节档佳作,其实也不是那么容易。因为很多电影就像春晚,应个景。这还得说到星爷和《喜剧之王》,结尾真出来给你拜年。但《喜剧之王》对太多春节档电影来说,不太好超越。当然,就像刚才说的,不太好超越的,还有春节假期那几天的票价。
  星爷,还得是星爷
  说不定现在回头看,周星驰执导的《西游:降魔篇》放在2013年大年初一公映,很多人会不会觉得他疯了,那年我在合肥国购广场带着一堆人看了,走个亲戚的孩子吓哭了,但是星爷肯定笑了,7天5亿,总票房12.46亿。
  从有票房统计以来,2011到2013年每年各只有一部10亿+,《变形金刚3》《泰囧》和《西游:降魔篇》,分别来自暑期档、贺岁档和春节档。10亿+成了票房新门槛,直到2016年的春节档,《美人鱼》拿到第一个33.86亿。所以,笼统地说,《西游:降魔篇》创造了“春节档”也不为过。那几年,《爸爸去哪儿》这种综艺节目加长版都能上院线,而14年到16年,王晶的《澳门风云》三部曲,也成了档期的钉子户。你不能不说,王晶导演具有敏锐的商业嗅觉,当然也不得不说,三部电影是真的烂。
  到《澳门风云》系列终于决定放手了,春节档也渐渐摆脱“西游记宇宙”。但是回头看,吓哭了孩子的《西游:降魔篇》的暴力渲染和情路艰难,反而成了重新阐述经典作品的好角度。相比较而言,更卖座的《美人鱼》就水多了。
  陈思诚的《唐人街探案2》
  《唐人街探案》系列确实很粗俗,但是包装得很高大上,给了你很多概念,即便到了第三部,依然还可以拉来一大拨老中青流量兑现——哦,我的东爱和铃木保奈美。《唐人街探案》并没有在春节档上映,口碑上佳,到了《唐人街探案2》,可以说它的“美国外套”,与同档期的林超贤导演的《红海行动》一起,努力营造了一种“融入”,一种所谓的“世界观”。
  当然这也是一把双刃剑,因为很多人很快就开始提防和厌倦,厌倦这种设计、摆弄和没有内核,厌倦这种实际上非常下三路的喜剧套路,以及吃相不怎么好看——但是嘴里还口口声声“唐探宇宙”。那几年中国喜剧电影确实挺要命的,无论是唐探系列,还是周星驰几番征战春节档的《西游:伏妖篇》和《新喜剧之王》,实在,都不怎么样。
  《流浪地球》,软科幻的硬实力
  2019年的《流浪地球》,给中国科幻电影装上了发动机,就像2009年的《阿凡达》被称为3D电影元年,2019年的《流浪地球》绝对会被定义为中国科幻电影新纪元。虽然暂时还没有人动《三体》大电影的念头,这部并不那么硬的科幻电影,只是一些软软的底层逻辑来自大的小说,甚至你可以说,这个科幻的地基非常乡土中国。
  漫长的流浪地球计划,在片尾的描述中,突然带上了宿命感和史诗感。它不是“赛先生”的那种科幻,但是它确实有“德先生”的普世价值理念。很多激动可能确实是虚幻的,到了第二部,首先硬起来的依然是拿得出手的技术部分,而"数字化生存"的刘德华,让情感的脉络部分同样坚挺,如果第三部还有这样的水准,流浪地球三部曲可能是中国影史至今最成功的三部曲。
  《你好,李焕英》的“一起”穿越
  穿越在中国影视里,绝对是低端的科幻,但是《你好,李焕英》在2021年直接逆袭,秒了巨星云集但是粗制滥造的《唐人街探案3》,成为当年春节档的票房冠军。贾玲曾经凭借这部电影成为全球单片票房最高的女导演,直到《芭比》上映。
  这是贾玲的第一部电影长片,其实看起来也只是一部舒服的加长版小品,一个亲子故事,一个母女亲情,唯一高级的地方是,母亲和女儿居然是一起穿越回来的,这个伏笔埋成了一颗大地雷,直接炸出了54亿元票房。这部电影的票房在20亿时,我们可以讨论一部低姿态的喜剧怎样以真诚赢得观众。贾玲好人缘,踩着好鼓点,今年的《热辣滚烫》其实面相也不错,人踏实,瘦身励志,不浮夸,买的就是《百元之恋》的好本子。贾玲不假机灵,日常生活本身,就是一幕幕奇迹。
  《无名》和《刺杀小说家》
  2021电影上映时,奇幻世界褒贬不一。双雪涛的日式文风,和路阳导演一定的创作自由度,把一个议题纳入了相对粗暴的“春节档”,那就是:虚构。这个虚构不是说电影的特效对于想象力的表现,而是虚构一个故事本身,表达创作的能量。诡谲的能量一直稳步推进故事,直到最后时刻,男主拿起一把加特林,一切突然别扭又丝滑了起来。人,需要虚构。路阳是有腔调的导演,这从两部《绣春刀》的吃饭与杀伐就能看出来。
  同样从吃饭与杀伐能看出腔调的,是程耳导演。但这显然不是一部完整表达导演意图的电影,但电影对于杀伐气质的拿捏,对于镜头语言的掌控,对于一种类似交响的战争中人性的演奏,是回旋的。你能看出,程耳导演一贯的那种,野心勃勃。所以,并不是梁朝伟凭借这部电影拿到金鸡影帝说明了一切,是《无名》这大气的片名。
  不冷静!《这个杀手不太冷静》
  2022年春节档的票房冠军是《长津湖之水门桥》,第二名就是凭借口碑逆袭的《这个杀手不太冷静》。要说明,这部电影的逆袭非常艰难,在做得越来越没有底线的开心麻花电影里,“含腾量”变成了一种指标性的引导,而魏翔挑大梁的《这个杀手不太冷静》彻底抛开了沈腾,而是让黄金大配联合,要不了多久,人们就会记住魏翔,和《漫长的季节》里的陈明昊。
  老实讲,我至今都不觉得,日版《魔幻时刻》的表演更出色。春节档总是和翻拍联系到一起,虽然是一部翻拍,但和《人潮汹涌》一样本土化得不错,密闭空间里紧凑的推进,加上堪称为魏翔量身打造的浮夸的表演风格——我觉得这一点是最被低估的,纯粹开心逗乐的故事,完成度非常高。后来魏翔证明,这部戏可能是他喜剧生涯的巅峰,但即便是这部翻拍电影,你说还有那个中国喜剧演员能来得了魏翔的套路?
  《满江红》,剧本杀里的“替身”
  时间来到2023年,《满江红》,一个老导演,以如此奇崛的年轻的角度,如此凌厉的叙事,创造一部票房超过45亿元的爆款。一部电影,让张艺谋坐稳春节档。表面上看,这不过是一个不断反转的剧本杀,当然是由思维活跃手法多变的张艺谋把握的剧本杀,里面是张艺谋的色彩与痕迹,悬疑里透着喜剧的味道,荒诞里又有着正经的解读。
  全军朗诵《满江红》确实媚俗,但这毕竟是新时代,是相信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时代,是怀疑与重塑的时代,而张艺谋的高明之处,是在幽微人性里划了一根火柴。“替身”是一个影射,残酷的东西和戏谑的东西交相辉映。我是这么觉得的,张艺谋买过科恩兄弟的《冰血暴》,他内心深处一定是喜欢黑色幽默和那种残酷的真相的,譬如《活着》和《一秒钟》就非常残酷。所以春节档的张艺谋,也有一个“替身”,又拍了《第二十条》。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蒋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