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突然降温,我一时没有找到合适的衣服,就穿上儿子淘汰下来的旧棉袄出门了。到了办公室,同事们都说这件小棉袄很时尚,我穿上后人一下子精神了许多。我听了,心里美滋滋的。想不到儿子不要的旧衣裳,却成了我的新时尚。从此,我开始喜欢穿儿子淘汰的旧衣裳,跟着儿子赶潮流。
参加工作后,儿子手里有了可支配的余钱,花钱就开始大手大脚起来。特别是互联网购物兴起后,他几乎天天有快递。许多衣服买回来后,一看颜色或者大小不如意,他就束之高阁;有的衣服穿过几次后,他又嫌弃不够时髦,随手就丢到一边去了。家里的衣柜,被他的衣物塞得满满的。那些被他淘汰的衣服,大多数都在七八成新,有的仅仅是拉链坏了或扣子脱落了。扔掉吧,实在可惜;送人吧,又怕别人不喜欢。为这事,我们父子俩不知道吵过多少回!我说他乱花钱,不该这样毫无节制地去买买买;他说我老土,穿衣裳没有品位,一点也跟不上时代的潮流。年轻人赶时髦大家都能理解,但铺张浪费我是绝对不赞成的!好在我这个半老头子对穿戴不讲究,加上他的身材和个子与我差不多,儿子不喜欢的旧衣裳,我废物利用,能穿的挑着穿,不能穿的修修补补后再穿。这样一方面是为了节约开支,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另一方面,也是为家里塞满的衣柜减轻负担。经常地,我穿着儿子的旧衣裳,上班下班,外出活动,让一件件旧衣裳重放光彩。穿着儿子的旧衣裳,嗅着儿子留在衣服上的味道,仿佛他就陪在我身边,内心也多了一份宁静、少了一份浮躁。渐渐地,他的一件件旧衣裳,成了我衣柜里面的新时尚。“人靠衣裳马靠鞍”,慢慢地,我也时髦起来,自信满满,觉得自己越过越年轻!
我们这些上世纪六十年代出生的人,可能天生就是穿旧衣裳的命。小时候,家里人口多,一件衣服,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老大穿小了老二接着穿,一直穿到补丁加补丁、最后实在穿不上身为止。这时候,母亲还是舍不得扔掉,而是拆洗干净,用来糊壳子板,然后做千层鞋的鞋底。这样,过新年的时候,我们家每人就有一双新布鞋了。1981年我上中专前,母亲将家里那只下蛋的老母鸡卖了,扯了几尺浅灰色的派利斯布,将我带到了隔壁村一个老裁缝家,量身定制了一条长裤。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那条裤子花掉了家里四块八毛钱。印象中,那是我最拿得出手的一件衣裳。穿着这条裤子,牢记父母“一分钱都来之不易”的叮嘱,我度过了三年清苦的中专学习时光。直到参加工作后,这条裤子我还偶尔穿出去。
今年春节前几天,儿子又在手机上浏览衣服。看他那全神贯注的样子,我就知道他又在花钱买衣服了。他指着一件藏青色大衣对我说,这件是今年最新的流行款,你穿上一定很帅气。我也觉得这件大衣很漂亮,但一看价格是2200多元,马上就泄气了。不是我买不起,而是我觉得没有必要花这么多钱赶这个时髦。于是我赶忙说我有衣服,不需要你买。儿子笑着说,我看这件大衣蛮好的,你不要我要。几天后,快递到了,儿子取回包裹,喜滋滋地拆开,抖开是那件我眼熟的藏青色大衣。他对着镜子反复试穿,前看看后瞧瞧,连说大衣颜色太老气了。然后装出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问我要不要?不要的话他就退回去了,当然邮寄费可得我们自己承担!我知道这小子先斩后奏的真正用意,想想还是同意不退了。这件大衣贵是贵了一点,但质量很好,自己也很喜欢。更重要的,这是儿子的一片孝心!
春节期间,我穿着儿子给我买的大衣,顶风冒雪,走亲访友,参加朋友聚会,感觉特别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