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高看学生,学生也不负唐伯虎。
风流一时的唐伯虎,后来赴京参加会试,拜访了当时位高权重的休宁人程敏政。程敏政对他赏识,为他写的一本书作过序,便有了师生之谊,结果唐伯虎却遭人诬陷,蒙冤入狱十月。后来平反,但仕途也戛然而止。出狱后,唐伯虎心灰意冷,回到苏州,受到不少人嘲笑,妻子也弃他而去,于是他开始云游八方。作为学生,戴昭主动提出跟随身后,一起云游。
从苏州出发,镇江、芜湖、九江、洞庭湖、衡山等地,又转到福建、浙江等地,再来到徽州,行程几千里,戴昭一直不离不弃,鞍前马后,跟随左右。唐伯虎本来想拜见恩师程敏政,结果得知恩师已仙逝,阴阳两隔,抑郁悲痛,于是来到了齐云山散散心,在这待了7天。
其间,齐云山紫霄宫汪泰元道长想请人写碑铭,但又苦于出不起钱,戴昭得知后,主动和唐伯虎提起。唐伯虎听后,决定帮忙,于是写下了洋洋洒洒的《紫霄宫玄帝碑铭》骈体铭文,长达1028个字,才情横溢。他想到休宁是他老师程敏政和学生戴昭的共同家乡,自然分文不收。文中就提到“托戴生昭乞叙文”。
后来,道长请人勒石刻碑,高达7.6米,宽1.4米,至今依然屹立在玉虚宫的前方,是齐云山最大的一块碑刻,也是名气最大的。现在已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