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11版
发布日期:
多瑙河畔的布达和佩斯
□戴健

  
  去东欧旅行前,我还真不知道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原先是两个城市,一个叫布达、一个叫佩斯,中间隔着多瑙河。
  多瑙河位于欧洲东南部,发源于德国黑森林地区,阿尔卑斯等连绵山脉中的雪水,汇成溪流奔涌而下,冲击成一个个平原,串起连片广袤的耕地,中东欧有了粮仓。多瑙河自西向东流经奥地利、斯洛伐克、匈牙利、克罗地亚、塞尔维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摩尔多瓦、乌克兰,注入黑海。她全长2850千米,是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也是欧洲第二大河。
  我们是从波兰经斯洛伐克去匈牙利的,路上有人提出,要是能看看维也纳金色大厅就好了,可惜行程表上没有安排。我虽然之前去过,还是和地陪商量看能不能满足客人的要求。导游说也就绕道几十千米,于是方向盘一打,我们就拐往奥地利。好在这里穿国界如同在中国过县界,不用查验护照也不收过路费,连车子都无须停。
  路上,听懂汉语的导游说,维也纳最著名的还有国家歌剧院,那里任何艺术团体的处女作都不让登台,必须磨合得相当成熟才允许进场,更遑论业余级水平。他建议我们在游览金色大厅后把视线转向多瑙河,那是流淌着的音乐之河。
  维也纳是“多瑙河上的女神”,波光粼粼的河水从市区静静地流过,海顿的《皇帝四重奏》、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贝多芬的“命运”“田园”“月光”“英雄”诸曲等,都诞生于此,几位大师也长眠于此。漫步多瑙河畔,到处都充溢着音乐的氛围。前方露台上飘来熟悉的声音,管弦乐队正在演奏小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的多瑙河》。我的脚痒痒的,那是华尔兹圆舞曲,快三。
  音乐是多瑙河的灵魂。如果说维也纳是四分之二节拍的第一个强音,那么布达佩斯就是第二个强音。这里有创建于1875年的、以著名钢琴演奏家和作曲家李斯特命名的音乐学院,曾经是匈牙利皇家音乐学院。布达佩斯国际声乐比赛始于1933年,是欧洲重要赛事之一。一年一度的布达佩斯春季音乐节吸引了大批国际游客涌入。影片《布达佩斯之恋》情节跌宕,其中的一个男主角就是钢琴师。
  布达佩斯有两千年的建城史。公元13世纪,多瑙河西岸老布达南边城堡山上修建了城堡式皇宫,围绕皇宫的布达城逐渐繁荣兴旺。而早于布达500年,另一支匈牙利人在多瑙河东岸的石灰窑旁已筑路建房形成街市,名叫佩斯。山峦起伏的布达和原隰平缓的佩斯,虽有渡船联系但彼此独立,大多时候只能隔着多瑙河彼此守望。
  布达和佩斯饱经战火蹂躏,来自亚洲和欧洲其他地方的列强曾多次染指这里。联合起来力量大,1849年塞切尼链桥建成,多瑙河两岸之间的便捷往来第一次成为现实,并从此将布达和佩斯这两座城市紧密联系在一起。关于塞切尼链桥,还有一个段子:1820年冬天,塞切尼伯爵的父亲病危,他想要赶去对岸看望父亲,却被多瑙河上的浮冰挡住去路,最终没能见上父亲最后一面。带着悔恨和遗憾的伯爵发誓要在多瑙河上建立一座永久大桥,经过近30年的努力终于成功。布达——佩斯之间的连接符被取消,两市合并为布达佩斯。虽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塞切尼链桥被炸毁,但塞切尼的头像却被印在国家货币上。他对这座城市的爱,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决心和意志,印证了匈牙利著名诗人裴多菲的名句:“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新中国开国大典5天后,匈牙利就和中国建交。我方派出的首任大使,是安徽桐城(今枞阳)人黄镇,熟谙文艺的他上任伊始就请祖国派团来匈牙利作增进友谊的访问演出。第一次走出国门的小青年陈强饰演歌剧《白毛女》中的黄世仁,他于布达佩斯接到儿子在北京平安出世的电报,于是取名“布达”;冥冥之中他想到会有第二个儿子,四年后顺理成章取名“佩斯”。子承父业,陈佩斯成为观众喜爱的表演艺术家。
  如今,多瑙河上的10座造型各异的桥已经将布达佩斯连成一体。游人站在渔人堡的围墙上,可以欣赏脚下美景和对面佩斯的风光。放眼望去,等高的地标性建筑圣伊什特万圣殿和国会大厦金碧辉煌;鸟瞰夜幕下的港湾和音乐厅、博物馆建筑群,灯火阑珊。我们在桥与桥之间往返穿行,但见写生的、唱歌的、跳舞的、吹萨克斯的、拉手风琴的,和多瑙河组成浓浓的艺术画卷,令人目不暇接。一位八九岁小姑娘正在拉小提琴,曲罢,我们报以掌声,她的妈妈连声道谢,说多瑙河水和游客会把女儿的琴声带往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