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11版
发布日期:
此时无声胜有声
□泾县 查晶芳
  每天上班过环城东路红绿灯路口,“无声寿司”的店招总会映入眼帘;下晚自习路过时,经常周边店铺都已黑漆一片,唯它一灯莹然,暖意融融。起初颇为疑惑,后听说经营者是一对聋哑夫妻,方恍然大悟。
  从外面看,店面窄小,进去一瞧,纵深还可以,店里冰箱、冰柜、烤炉还有几套桌椅,一应俱全。四面墙上都有淡黄贴纸,灯光下泛着暖暖的柔光。贴纸上还绘着许多卡通图案。最醒目的是两个人物画,一男一女并肩立,男扶案板女托寿司,笑盈盈招徕顾客。还有一处图文并茂,几个俏皮可爱的小人儿一边伸胳膊展腿,一边噘着小嘴“嚷”着:“艾玛,再来一份!”“往哪跑,小鲜鲊?”“这是初恋的味道喔!”“指尖仍残留着你的香味”……扫一眼,便让人忍俊不禁。
  我第一次进店时,男主人正站在柜台后面。他四十来岁,中等身材,平头,方脸,身着黑色短衫。见我东张西望,他憨憨地笑,用手指着竖立于柜台上的黄色标价牌,示意我自己点。寿司品种还真不少,原味肉松、红豆、泡菜、鸡柳、鱿鱼丝、蟹黄油等足足二三十种,我不免有点选择困难症。正犹疑间,女主人从内室出来了,清秀的小圆脸,利落的丸子头,看着不过三十多岁。像是看出了我的困惑,她微微一笑,接连指指标价牌上好几种寿司,“说”味道都不错呢。我便点了个咸蛋黄的。
  她即刻进入工作状态。净手,擦干,戴上透明手套,取出寿司帘平摊在案板上,铺上大大的海苔片,开始放料。先从小木桶里舀出一大团米饭,用勺子摊匀;中间放上黄瓜条、咸蛋黄,浇上白色的沙拉酱,再放肉松和一大勺炸得脆脆的碎油条。然后,卷起寿司帘,呈圆筒状,两头用小圆棍杵平杵紧实;再松开寿司帘,所有食材都被海苔包裹成一个圆形长条了。最后,切块,装盒。一连串操作,手眼相跟,动作娴熟,流水行云般一气呵成。
  她笑眯眯地把新鲜出炉的寿司递过来,我立马塞了块到嘴里。米饭的软糯、黄瓜的爽脆、蛋黄的咸鲜还有肉松的细腻齐齐汇聚口中,细细咀嚼,满满的香润丰浓,好一场味蕾的盛宴。当夜,整盒寿司都成了我美美的夜宵。
  那之后我出门散步,常常脚一拐就去了“无声寿司”。小店生意真不错,顾客进进出出,几乎不断人,大家都不说话,却都和店主夫妻俩一样笑盈盈的。顾客多时,夫妻俩一个做寿司,一个切块、装盒、打包,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偶尔,也有眼神交流,手势比划几下。虽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但夫妻俩脸上始终洋溢着的那种自在平和的幸福感,总让我想到,所谓岁月静好,不过如此吧。
  “寿司曾经沿街卖,三轮走遍泾县城。风雨无阻齐心干,多年辛苦没白瞎。如今店面环境好,口碑客源顶呱呱,物美价廉人人夸。”每次进店,店墙上的这几句打油诗和夫妻俩平静温和的笑脸,总让我想起一句诗:此时无声胜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