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11版
发布日期:
小鱼锅贴
□梁学刚
  有朋自广州来,我请他吃小鱼锅贴。朋友是美食家,来之前,特意微信我:莫去大饭店,就去小街巷尝尝接地气的美食。五河号称皖北水乡,河湖众多,盛产鱼虾,百姓餐桌上最常见的菜肴是鱼虾,饭店厨师最拿手的菜品是烧鱼,在当地流传一种说法:黄山归来不看岳,五河归去不吃鱼!
  在五河,最有特色的美食当数小鱼锅贴了。我们七拐八绕穿过偏僻街巷,来到一家专做小鱼锅贴的小饭店,门脸不起眼,但食客众多,屋里坐不下,小桌子拥挤到了马路上。好不容易找到一张小方桌,落座后,我们先要了花生米、猪耳朵、拌黄瓜等几个凉菜,喝着啤酒,聊起家常。不一会,店老板将一盆热气腾腾的小鱼锅贴端了上来。
  老板将小铁锅放在木炭炉上,掀开锅盖,鲜香美味扑鼻而来。锅内的小鱼都不大,体长一二寸,全是五河当地产的小鲫鱼、昂刺鱼、小扁鱼等小杂鱼,小鱼上面贴一圈死面饼,面饼沾着鱼鲜,鱼儿带着饼香,吃起来别提多鲜多香了!朋友夹一条小鱼,咬一口死面饼,口里赞叹不绝:太好吃了,还是小时候妈妈的味道。朋友老家在沱湖边,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广州打拼,如今事业蒸蒸日上,但每次回来念念不忘的还是小鱼锅贴。
  很快,一盆小鱼锅贴被我俩席卷一空,直吃得肚子圆圆,饱嗝连连。吃完饭,付完账,我们跟店老板闲聊起来。朋友讨教小鱼锅贴的做法,说回广州后自己也要动手做。店老板说,小鱼锅贴是五河的家常菜,做法其实很简单。小鱼首选当天捕捞的小杂鱼,将鱼去鳞剖腹,取出肠胆等内脏,用水清洗干净。倒入生抽和料酒,腌制十分钟。这时开始和面,面团和好后,要盖上湿布,让它醒一会,同时把腌好的小鱼裹上一层淀粉。做小鱼锅贴最好用柴火灶和铁锅,往铁锅里倒油,把油烧到七分热,将裹好面粉的小鱼全部倒进锅里,直至把小鱼两面都炸成金黄。这时将爆炒出香味的辣椒、蒜、姜末倒入,加上一勺生抽、适量凉水和盐,用小火慢慢熬煮。把醒好的面团掰成小块,手蘸一点水将面团捏成饼状,贴在铁锅四周,继续用小火熬煮,直至汤汁浓稠。最后撒上一把葱花和香菜,再煮上片刻就可以出锅了,这时候饼皮吸满了汤汁,味道香浓可口,小鱼也是外焦里嫩,非常美味。
  店老板说,现在小鱼锅贴有了新的做法,就是将过去的“一锅熟”变为“锅贴”“活鱼”分锅做。锅贴也不是贴在锅上,而是在锅边摊成薄饼。食不厌细,讲究的再在面里放上芝麻、肉末、萝卜丝,或改用玉米面、高粱面等做成不同口味的锅贴。有的吃前将鱼汤涂在锅贴上,也有的吃时用锅贴蘸着鱼汤,这种吃法既有原韵,又添新味。夹着香脆的锅贴,蘸上鲜浓的鱼汤,你就会感到滋味醇美,鲜香无比,如同一场味觉的盛宴,让人回味无穷。即使肚子已经填饱,你也会忍不住再尝几口。
  在返回宾馆的路上,朋友说他前些年在沱湖船上品尝的小鱼锅贴,至今印象深刻,犹感齿颊留香。小鱼是从沱湖现捞的,水是沱湖的活水,渔民煮鱼基本不用佐料,只是加一点盐而已,但吃起来那叫一个字——鲜!我说,活水煮活鱼,是沱湖渔民的绝活。
  我向他介绍,小鱼锅贴起源很早,久负盛名。据传这道菜与朱元璋有关。幼年时期的朱元璋,在灾荒年月逃难来到淮河北岸的五河县长淮村,整日与逮鱼的、放牛的、砍草的、讨饭的穷孩子聚到一起玩耍,饿了就将各人所获的东西凑在一起,在锅里煮小鱼,锅边贴饼,用这种快而省事的办法填肚子。虽然做法简单原始,但吃起来却也脆香鲜嫩,后逐渐成为湖上渔民、沿湖农民的家常饭菜,称之为“小鱼锅塌”。为什么叫“锅塌”?因为渔民劳作后急于做饭,用大火急火容易快熟,面和得较稀,贴在锅边总要往下坠,就塌下来了,熟后上薄下厚,故叫“锅塌”。朱元璋做皇帝后,吃腻了宫廷的宴席,特叫人把渔妇请进宫里,专为他做这种“小鱼锅塌”。从此以后,这种吃法宫里称“三鲜小鱼饼”,民间则叫“皇帝饼”或“朱家饭”。朱元璋死后,宫内逐渐失传,而民间则一直沿传下来。
  朋友感叹,味蕾是有记忆的,特别是对于孩童,童年的滋味一旦在口舌和肠胃“安营扎寨”,将会伴随一个人的一生。是啊,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故乡与美食,是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人情密码。一个人,无论他身处何地,故乡的美食才是最思念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