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醉翁亭记》题刻
琅琊山石刻是安徽省四处石刻之一。唐宋石刻不少,不乏名人的,譬如吴道子、苏轼等等。
第一个要看的是吴道子的石刻像,位于琅琊寺内。在寺内藏金楼见到了吴道子画像的仿制品,据说真品在地宫下,对外不开放。《观自在菩萨》画像传吴道子所作。吴道子是唐代绘画大师,擅长佛、道教人物画,书法也不错。中学历史教科书里用“吴带当风”评价他的画。这块一比一仿制的石碑,130厘米×57厘米,上字下画,字系楷书,但是有隶书的影子,有欧阳询书《金刚经》的味道,下是观音菩萨像吧,栩栩如生,飘飘欲飞。落笔一二,“象已应矣”。
第二处看的是“庶子泉”,也位于琅琊寺内,靠着悬崖绝壁,是唐代李幼卿的遗迹,李阳冰作的《庶子泉铭》并书,刻于石头上,可惜在宋代,由于战乱已经毁灭了。“庶子泉”三个大字,写得较好,有李北海的味道,但是由于刻石字款年代久远,无法辨认刻石者姓名,字体楷书,面积130×68cm2,大字,伟岸。旁边还有莆田郑大同刻“濯缨”二字,源于《楚辞》“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缨”句。
再看三块唐代石刻中的李幼卿的石刻,李是唐代滁州刺史,也是唐代名士。其实,琅琊山名胜开发和宣传功劳最大的不是欧阳修,而是李幼卿。大历六年(771),独孤及作《琅琊溪述》记录其事。古琅琊寺,也是李以及山僧法琛开始建设。但见悬崖上的李幼卿石刻,也是诗刻,朦胧不清,字体隶书,面积60×35cm2,标注时间771年。释文是,“题琅琊寺地标、道揖二上人东峰禅室时助成,此官筑斯地。刺史李幼卿”,诗刻为五言律诗,二十句,开头四句是“佛寺秋山里,僧堂绝顶边。同依妙乐土,别占净居天”。唐代碑刻是琅琊山石刻的主要部分,也是精华所在,位于东峰玉皇顶的一块峭壁上,除了李幼卿的,还有皇甫曾柳遂诗刻,诗文均是楷书体。我们知道,唐朝的楷书书家高手云集,虞世南、褚遂良、欧阳询、颜真卿和柳公权等等,都是大师级别。故从书法的角度看,琅琊山唐代石刻意思不是很大,这里录入,主要是年代。相比之下,它们是琅琊山石刻最早的,题刻者都是唐代名士、官吏和诗人,书法功力也较好。
在琅琊山石刻三百多片(块)中,不能不看宋代大儒、全能天才、书法大师苏轼书写的其师欧阳修的散文《醉翁亭记》。
国家一级文物、苏轼书写的《醉翁亭记》在醉翁亭西的“宋宝斋”内,碑高两米多,宽一米左右,嵌入墙内,每个字有三寸见方,文笔潇洒,书法自成一体,笔力雄健。高校教材钟明先生主编的《中国书法简史》,里面这样评价此文,“结法遒美,气韵生动,极有旭素屋漏痕意。”
除了楷书《醉翁亭记》,苏轼还写过草书《醉翁亭记》,据考证,此书法写于苏轼知安徽颍州(阜阳)任上,现此碑存于河南郑州市博物馆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