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12版
发布日期:
背着小娃偷偷吃
□淮南 纪忠鑫
  周一中午,我老妈发来一段视频,即将2岁的娃娃,正在地上打滚呢。我还没明白咋回事,被钉钉子般敲下一句话:以后不准买零食回家!
  这一天终于到来,小娃娃糊弄不过去了。
  周日,我和妻子买的面包当晚饭,又专门给小朋友做了减盐餐。我们一家三口吃得不亦乐乎,小朋友一个劲儿地想要吃我们的食物,看着他渴望又难缠的眼神,反正饭也吃得差不多了,破例给他一点吧。
  但是我们设定了前置条件:只能吃一口!小朋友真诚地点了点头,让我们相信他是信守承诺的。从没尝试过糖的味蕾,一下子被打开,小朋友囫囵吞枣地吃下一口,立刻把刚刚的誓言忘得一干二净。原来世间竟然还有如此美味?迅速想来第二口。
  可是哪能斗得过爸爸妈妈呢?早藏起来了。我们学着他的动作拍拍手、张开手臂:没有了!他虽然委屈、又想闹人,可是在巡视一番后,的确看不见面包,只得作罢。走,一起玩游戏去。
  藏在厨房柜子上的面包,惹出了第二天中午的事端。我们上班时忘了交待,老妈看见面包搁在这么隐蔽的地方,于是拿出来放在餐桌上,想告诉我们回头别忘了吃。午饭时,小朋友正好看见梦寐以求的新食物。
  饭是无论如何也不愿意吃了,要吃香香甜甜的面包。娃接连使出了撇嘴哭、坐地闹、翻身滚等一系列无师自通的闹人绝招,摆出一副不达目的绝不善罢甘休的姿态。奶奶怎么哄也哄不好,又望着小孙儿这么可怜,只能录下视频以作纪念,同时给我们下达了命令,发出警告。
  我们可不敢告诉他奶奶,昨晚给小娃娃破戒了,毕竟这是我们千叮咛万嘱咐交待过的:吃饭一点盐、零食不碰糖,哪知规矩的制定者率先越界违规,还不得被训到天上去。
  我和妻子只得偷偷地检讨,“不该心软”“不该宠着他”,总结来总结去,最不该的,是我们不该吃零食。过去吃零食,小朋友看见,这个辣、那个烫,反正就是你不能吃。糊弄糊弄就过去了,他也不知道啥味。现在知道了面包的可口,下一步其他零食肯定也要失守。这些对于我们都是巨大的诱惑,更何况是初尝妙味又不讲理的小娃娃?
  我明白了慎初的重要性。好不容易实现零食自由的我们,一下子被小娃娃打回起点,他律有时比自律更管用。
  养个娃竟然把零食戒了,算是意外之喜吧。
  然而意志不坚的爸爸妈妈还是做起了见不得娃的事。外出时爸爸妈妈轮流消失了几分钟,在家时爸爸或者妈妈躲门后面去了,娃奇怪,也没说玩藏猫猫的游戏啊。
  你猜这俩人干吗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