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10版
发布日期:
语文新解
白居易的初恋
□刘效仁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不但写出“原上草”的性格刚劲,顽强,且写出一种从烈火中再生的理想形象。此为白居易年十六岁时的应考习作,《赋得古原草送别》,所记的“古原”竟是我的家乡宿州市的符离,而非臆想中的边塞荒漠。原来,符离,北有离山,盛产苻草。在距今1230多年前的唐朝,曾是一片大草原。
  当年的唐代,藩镇割据。于河南新郑出生不久的白居易,家乡便发生了战争。此时,其父白季庚任职徐州,为躲避战乱遂将妻儿老小一齐送到了宿州的符离暂居。11岁的白居易,即在此开始了快乐的少年时光。
  宿州,春秋时即为古宿国封地,秦汉时已是舟车会聚、九州通衢之地,隋朝开通济渠后即成为扼汴控淮的军事重镇,堪称钟灵毓秀,人文荟萃。王籍、韩愈、苏轼、袁枚等淹留宿州时,均留下过灿烂诗篇。对宿州“情有独钟”的白居易,与符离相关的诗篇多达60首。其中《寄湘灵》《寒闺夜》《长相思》《冬至夜怀湘灵》等篇什记述初恋,可谓情真意切,缠绵悱恻。
  原来,在白居易新家的隔壁,住着一对朴实的农民夫妻和一个年方7岁的小女生湘灵。女童长得白皙粉润,机灵可爱。时间一长,二人很快成了两小无猜的玩伴。日子渐丰,青梅竹马的纯洁友谊,渐变作爱情的种子,悄然在心底萌发。
  白居易19岁时的诗作《邻女》:“娉婷十五胜天仙,白日嫦娥旱地莲。何处闲教鹦鹉语,碧纱窗下绣床前”。将豆蔻般初绽的少女,比作九天玄女、地上莲花,又通过教鹦鹉说话的日常场景,将清丽少女的可爱之态跃然纸上,也将自己的清纯情思,坦露无遗。只可惜,到了婚配年纪的白居易,向父母表达想要用三书六礼迎娶湘灵,却因“门不当、户不对”遭到母亲的断然拒绝。白居易28岁一举高中进士后曾借口备考再次回到符离。当他旧事重提,其母竟气得昏厥过去。
  面对亲人的决绝,白居易只得依依不舍迁移长安,从此与湘灵便是一生的别离。不尽的思恋,唯有化作笔下的情意缱绻。如《长相思》:“十五即相识,今年二十三。有如女萝草,生在松之侧。蔓短枝苦高,萦回上不得。人言人有愿,愿至天必成。愿作远方兽,步步比肩行。愿作深山木,枝枝连理生”。《夜雨》:“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乡远去不得,无日不瞻望。肠深解不得,无夕不思量”。这场跨越35年难以割舍的苦恋,此时早已化为愁肠千结。“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再如,《冬至夜怀湘灵》:“艳质无由见,寒衾不可亲。何堪最长夜,俱作独眠人”。在他的杰作《长恨歌》里,白居易倾情写尽别人的爱恨离愁,其实也在抒写着自己的绝望悲伤。据称44岁的白居易被贬江州途中,曾遇到漂泊流离的湘灵父女。此刻的湘灵已40岁,仍是小姑独处。
  恰如《逢旧》所写:“我梳白发添新恨,君扫青蛾减旧容。应被傍人怪惆怅,少年离别老相逢”。年华易老,时光不复,除了无限感伤,亦只能从此泪别,任情感流散,支离破碎。直到白居易53岁再次路过符离,亦曾找寻湘灵,只是“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因为有爱,当年苻草迷离,贫寒的符离,依然成了白居易心中的第二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