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12版
发布日期:
六安凉粉
□程耀恺
  我是六安人,自幼喜欢三样六安小吃:凉粉、卤鸭、胡辣汤。后二者以后慢慢说,现在正值盛夏,凉粉大行其道。品尝凉粉是口福,而了解凉粉,也是“教人就事上理会,步步著实,言之必使可行,足以开物成务。”
  书房里藏有一幅《卖凉粉》,此图取自《北京民间生活彩图》,仔细看,该图左上方附有短文:“此中国卖凉粉之图也。其肩挑前一木盘,上列碗、筷子、醋瓶、作料、小盆等项;后有一木筒,内盛凉粉。此粉系元粉,掏成方块,用铜片旋成细条,以油醋浇之而食也。”都说千里不同风,六安、北京相去何止千里,然而卖凉粉这项活计,却何其相似乃尔。唯六安的凉粉挑子,后面盛放的凉粉,覆之以盆,无须切成方块;凉粉整体保持半球形,用铜旋子将凉粉旋成条,更为方便。
  只是制作凉粉的原料,各地都会因地制宜。六安盛产豌豆、绿豆、大米、红薯、橡实,都是富含淀粉(支链淀粉)、多糖、果胶的农家物产,且工艺简单,只消一盘石磨,几只瓷盆,小户人家也能自产自用。假如上街兜售,多一副担子,便能成其好事。
  旧时做凉粉,原料总须自家磨研、去渣,然后沉淀成淀粉。近年来各种淀粉,市面上都有零售,拿来便行,连磨子都省了。前年初秋,我到紫蓬山野外作业,西庐寺下面的山谷中,多百年古麻栗,成熟的橡实纷落,多人在树下拣拾,便询问一位姑娘:带回后如何加工?她说:谁家没有豆浆机呢!如此说来,即使没有石磨,照样能制作出滑嫩爽口的麻栗凉粉。
  用淀粉制作凉粉,粉与水的比例通常是1∶6,调糊,冲沸水中,适量加盐,搅拌均匀,呈半透明状,关火,倒入盆或钵中,静置两小时,万事大吉。
  吃凉粉的另一关键是调料。酱油、香醋、蒜末、剁椒是少不了的,小磨麻油更是少不了。喜欢甜的,加点糖;喜欢辣的,多放些剁椒。盐已先期加入,无须再用,总之是宁淡勿咸。老家六安东乡那一带,凉粉可以当菜,也能当饭。长夏之时,丁壮尽在南冈,妇姑荷箪食,有时竟是一盆凉粉,每人两大碗,呼啦啦,如风扫残云,既可去暑,又能果腹。
  我家有一部《植物名实图考》,其“卷之二十”第二节即为“木莲”,作者写道:“木莲即薜荔……俗以其实中子浸汁为凉粉,以解暑。”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了八种草木,木莲为其中之一。木莲为常绿攀援藤本植物,所结果实,状若莲蓬头,故有其名。薜荔果六七月间,内空而红;八月后,则满腹细子,大如稗子。我一直想尝尝木莲凉粉是什么滋味,但如何用木莲子“浸汁为凉粉”,吴其濬惜字如金,鲁迅亦语焉不详,所以一直未能如愿。幸好某年去六安瓜片的中心产区龙门冲访亲,亲戚姓方,他家后山上多薜荔,中秋已过,果熟子满。方家代代主妇,都是做凉粉的高手,见我来了,即刻从后山摘了一小篮薜荔果,先把薜荔硬壳中带黏性的种子取出来,放在细白布袋里,然后浸入凉开水中,不断用手搓揉,种子里所含胶原物质,渐次溶入水中,放置半小时,便凝成半透明、淡黄色的凉粉。因为是初尝,我取两只小碗,一碗原汁原味,一碗加作料。总的感觉,比豌豆凉粉弹性略强,味道比果冻更胜一筹。
  后来,去的地方多了,读的书也多了,我对凉粉的喜好却有增无减。第一次到开封,满街寻找《东京梦华录》中的“细索凉粉”;又因为读过汪曾祺《食豆饮水斋闲笔》:“凉粉以川北凉粉为最好,是豌豆粉,颜色是黄的。川北凉粉放很多油辣椒,吃时嘴里要嘘嘘出气。”此段描述,牢记在心。那年与安大的何家庆老师一同去绵阳调研魔芋,住下来便向前台打听:哪里有川北凉粉?末了,那几天,即使刚吃过饭,也要去小巷深处,来上一碗凉粉。
  在六安吃凉粉,吃的是乡土情味;在外地吃凉粉,有时吃的是学问,有时吃的是情调。
  凉粉原本是大众消夏小食,然而有一则广为流传的民间故事,说康熙在当皇子时,就喜欢上了“孟州浑浆凉粉”。如果属实,那么作为小吃,凉粉既为下里巴人,亦可阳春白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