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名乡村教师,成长为阜阳市教育系统首批学科带头人、首届名师、安徽省优秀教师、安徽省特级教师……一路走来,林志红始终铭记最初选择教师这份职业的初心。在几十年的数学教学工作中,他坚持追求“真实有效”与“回归自然”的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024年,退休后的林志红成为一名“银龄教师”,对于他来说,这又是一次“新的挑战”。
让数学课堂“回归自然”
1979年,林志红考入阜阳师范学校(现阜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之所以选择这条道路,是因为受到了初中数学老师的影响。”林志红说,他的数学老师是当地的名师。
毕业后,林志红被分配到一所农村初中当数学老师,上世纪90年代初调到临泉县工作,一直从事数学教学。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中,林志红曾获阜阳市第一届优质课比赛一等奖,是阜阳市教育系统首批学科带头人、阜阳市名师,也是安徽省优秀教师、安徽省优秀班主任、安徽省特级教师。2023年,60岁的林志红从临泉县城关镇中心学校新建路校区退休,并于2024年成为一名“银龄教师”。
在林志红的数学课堂上,“真实有效”和“回归自然”是关键。1999年,随着课程改革启动,他开始思考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呈现真实有效的数学课堂。“其实,不仅是数学,所有学科的课堂教学都要回归自然、回归原生态,避免不必要的‘包装’。”
比如“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这一知识点,有的老师可能只是单纯地灌输。但林志红会让学生先用量角器测量每个角的度数,然后相加。“由于会出现一些误差,可能会出现178度、179度、181度等等,这个时候,我们再对学生进行引导,让他们通过剪一剪、折一折、拼一拼等活动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原来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等于180度。”林志红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要在课堂上学会适当放手,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总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最后再加以引导,这样学生会记得更牢。”
再回讲台面临新挑战
“我本来是2023年2月退休,但当时我带着六年级,还有一学期孩子们就要毕业了。”考虑到这一实际情况,再加上学生和家长的挽留,林志红坚持带完了毕业班。退休之后,他正好赶上了“银龄教师”招募,“我还想发挥余热,学校领导也觉得像我这样的资深教师退休很可惜,所以我就报了名。”
目前,林志红仍然是临泉县城关镇中心学校新建路校区的一名数学老师。对于他的“回归”,学生和家长特别开心。不仅如此,他还肩负着培养青年教师的“任务”,这项工作他已坚持了20多年。“一方面是省、市、县有这样一个教师培训任务,需要有经验的教师下乡传授经验;另一方面,也有不少乡镇学校邀请我,为学校的青年教师参加各类比赛和评比进行辅导。”林志红说,现在有许多年轻优秀教师涌现,他的“担子”轻了不少。
在20多年的教师培训工作中,林志红发现,青年教师的素质提高很快,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也在不断更新。“以前去乡村学校听课,老师们大多是传统教学,学生只是听众。”而现在的教师已转变了这一教学方法,愿意放手让孩子们去探究。
新一轮教改将于2024年秋季全面实施,对于林志红而言,又是一次全新的挑战。“随着社会的发展,教材需要怎样调整?教学理念和内容如何更新?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这些问题都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一步步落实。”林志红说,他还要继续学习、继续探究,只要身体条件允许,,就会为教育工作贡献一份力量就会为教育工作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