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定远县老年大学诗词班,有这样一位老人,不论新老学员都亲切地喊他“胡老”,他也总是乐呵呵地答应着。胡老名叫胡云文,今年93岁,在税务部门兢兢业业无私无畏奉献一生,从工作岗位上退休后,进入定远县老年大学,报了自己最喜欢的书法、绘画、诗词、二胡四门课。多年来不论严寒酷暑风雨无阻,不拉下每一堂课。
来个小插曲:9月19日是我们诗词班的课,我们班安置在学校的5楼,平时有电梯上下很方便。由于连日来雨水较多,导致六楼顶上漏水,电梯的底垫被雨水渗湿损坏而停止运行。9月18日晚近10点在确定电梯还没有修好后,我便第一时间通知了胡云文学长,考虑到老人家90多岁了,上到5楼会很困难。电话接通后,告诉他明天不要到学校去上学了,因为电梯坏了。可是老人家听清楚了我意思后,第一句话竟然是问:“步行楼梯两面有没有栏杆?”我说有,他乐呵呵地说:“只要有栏杆就好,我可以用手抓住栏杆慢慢上……”我们的老学长做的每一件事,总是让我们很感动!
10多年前,胡老的视力尚好,老人家自费订阅100份《定远新闻》报刊,义务分发给他所在班级的同学们,逐个写上受惠者姓名,十多年如一日,是个实实在在的最美志愿者!
前年开始,胡老眼睛模糊看不清东西,儿子带着他到南京、合肥等地就诊无果。毕竟岁数大了,现在双眼只有一点点光感,走路都比较困难。老伴、儿子和孙子都劝他别去上学了,可老人家还是一堂课都不愿意落下。
胡老上下公交车和看东西困难了许多,字体小一点的文件、报纸杂志等根本看不清楚,胡老就会凭着对每位同学的记忆,摸索着把名字写在报纸上带到课堂,上课的时候再由我发给同学们。老人家每次去上课都带着一个放大镜,阅读报纸上的新闻,认真研究诗词讲义,举着放大镜认真看书读报的精神令人很感动。
由于上了岁数,胡老不仅视力下降听力也跟着下降了,每到上课时,他总是右手拿笔,左手支起他左耳的轮廓以助听力,然后在本子上凭着感觉记录老师所讲的内容,回到家里再用放大镜仔仔细细地把自己所记录的课堂内容认真地学习一遍铭记于心。
胡老的记忆力好,并且嗓音也挺亮,每到期末班级联欢,胡老总会亮开他中气充沛的嗓门来一首高亢激昂的《海港》:“大吊车真厉害,成吨的钢铁它轻轻地一抓就起来……”胡老百唱不厌,同学们百听不烦,每次都报以热烈的掌声。老人家去年自创了一首“人到老、喜看夕阳无限好!……”自由诗,并且能从头到尾诵读给我们听,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胡老的乐观主义精神!
胡老的事迹还有很多很多,比如他常常打电话来问我有没有什么困难?班级有没有什么问题需要他帮助解决?等等。每次胡老只要打电话给我,胡老91岁的老伴便会在电话那头温言软语地夸奖着自己的老伴,说自己的老伴记忆力好,差不多的电话号码和歌词都能记住,腿脚也好,5层楼的楼梯他能爬上去。听着老两口的欢声笑语,我能想象到在他们堆满褶皱的脸上绽放着开心幸福的笑容!
作者简介:刘光华,1953年生,安徽定远人,系安徽定远县老年大学学员。热爱摄影和古诗词,喜欢在优美的文字中寻求幸福与安逸。人生格言:一样的黄昏,不一样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