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10版
发布日期:
陆游的淮南情结
□周强
  今年的公历11月17日是农历甲辰年十月十七,899年前即北宋宣和七年(1125年)的今天,陆游出生在寿春(今安徽寿县)至颍口(今寿县正阳关镇)的淮河岸边,陆游及其家人由此而生出无限的淮南情结。
  “我生急雨暗淮天”
  陆游(1125-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市)人。人们说到陆游,几乎都以《宋史·陆游传》为参照标准,从他“年十二能诗文”说起,12岁之前的生涯是空白,越州山阴只是他的籍贯,很少有人关注过他的出生地。而在陆游71岁那年,他写的两首绝句告诉人们,他的出生地是在“淮之湄”。
  两绝句的序文说:“十月十七日,予生日也。孤村风雨萧然,偶得二绝句。予生於淮上,是日平旦,大风雨骇人。及予堕地,雨乃止。”淮上在古代是一个地域概念,泛指淮水之北的区域。
  绝句其一:“少傅奉诏朝京师,舣船生我淮之湄。宣和七年冬十月,犹是中原无事时。”少傅是陆游的父亲陆宰;“舣船”是让船靠岸;“淮之湄”就是淮河岸边水草丰茂的滩涂地。
  绝句其二:“我生急雨暗淮天,出没蛟鼍乱入船。白首功名无尺寸,茅檐还听风雨眠。”前两句说的是陆游出生时乌云铺天、暴雨盖地,风卷惊涛、水涌骇浪的惊心动魄场景。
  那么陆游怎么会出生在“淮之湄”的呢?这还得从他父亲陆宰说起。
  陆宰(1088-1148年)字符钧,是南宋著名藏书家,曾从北宋政和(1111-1118年)年间起担任淮西提举常平,历时十有余年。按《宋书·地理志》和明嘉靖《寿州志·建置纪》陆宰任职淮西时,淮南西路路治与寿州州治均在寿春县。
  路是宋朝的一级行政区划,提举常平是路的副职官员。陆宰担任此官,在寿春生活十多年,一直到宣和六年(1124年)才调任淮南东路转运判官,并从寿春举家搬到江苏扬州。
  “终胜淮南诮发蒙”
  陆宰在寿春深耕十多年,对淮南感情深厚,陆游的《家世旧闻》中,记有不少其父在淮南的生活故事。陆宰在寿春置有田产,准备退休后定居于此,亦有陆游《家世旧闻》为证:“先君初有意居寿春,邑中亦薄有东皋矣。宣和末,方欲渐葺治之,会乱,不果。晚与客语及淮乡渔稻之美,犹怅然不已也。”
  陆宰回淮南赋闲,陆游的孩提时代是在淮南度过的,有其《杂兴》诗为证:“家本徒寿春,遭乱建炎初。南来避狂寇,乃复遇强胡。于时两两髦,几不保头颅。乱定不敢归,三载东阳居。人事固难料,今乃八十余。努力未死间,读我先人书。”陆宰回淮南后,金兵于当年年底攻破东京,宋徽宗、宋钦宗成为俘虏。次年三月,金人扶持张邦昌在东京建立伪楚。五月,康王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建立南宋,改元建炎,是为宋高宗。张邦昌主动退位,将东京交给南宋,但宋高宗已被金人打怕,拒绝再回东京,而是南迁扬州。建炎二年(1128年)七月,金人再度大举南侵,陆宰一家大约于此前后辗转逃回故乡。次年二月,宋高宗泥马渡江,逃亡江南。
  离开淮南时,陆游年满或将满3岁,居住寿春已有两年,并接受了父亲的启蒙教育,其晚年诗作《次韵邢德允见赠》有所回忆:“人间荣瘁固难穷,岁月推迁即老翁。马骏初非凡眼识,源深终与大川通。细思渭北希高价,终胜淮南诮发蒙。莫学三山顽钝叟,一生空耗太仓红。”
  通过陆宰的爱国主义教育,发蒙阶段的陆游接受了这样的现实:一方面是异族入侵,铁骑肆虐。自己当时出生在官船中,从淮南至开封必经颍河,宋金划界时,淮河以北成为敌国领土,颍河已成敌国内河;另一方面父亲因宋金战争而丢官,在战火中全家从中原漂泊,一路颠沛流离,最终流落淮南,暂居寿春邑中东皋旧居。国仇家恨交织,陆游从幼年开始,心田就已充盈了影响其一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宰亲历靖康之耻,国仇家恨,念念不忘,与他交往的朋友多为正义之士,对陆游的爱国思想直接形成影响。在《跋傅给事帖》中,陆游写道:“某甫成童,亲见当时士大夫,相与言及国事,或裂眦嚼齿,或流涕痛哭,人人自期以杀身翊戴王室,虽丑裔方张,视之蔑如也。”父辈们这种痛心疾首、誓死报国的言行跃然纸上。
  陆宰家有藏书上万卷,与石公弼、诸葛行仁并称浙中三大藏书家。陆游自幼即喜好读书,在这样的家庭环境,更如鱼入书海,肆意畅游。陆游“年十二”即“能诗文,荫补登仕郎”。陆游具有多方面的文学才能,存世诗文近万篇,作品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老学庵笔记》等,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人们最熟知的是陆游的一词一诗一联。
  一词即《钗头凤》:“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一诗即《七绝·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一联即《七律·游山西村》中的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晚来又入淮南路”
  受父亲影响,陆游对淮南有一种偏爱,“淮南”在其诗中不断出现。《望江道中》是一首意境优美的羁旅行役之作:“吾道非邪来旷野,江涛如此去何之?起随乌鹊初翻後,宿及牛羊欲下时。风力渐添帆力健,橹声常杂雁声悲。晚来又入淮南路,红树青山合有诗。”乾道元年(1165年)夏,陆游因力主抗战,由镇江通判调任隆兴府(今江西南昌市)通判,因为具有贬黜性质,所以行程中甚觉苦闷、寂寞、忧愤,《望江道中》表达的就是这种心情。当暮色降临航船驶进安徽望江县境时,这里有通达淮南西路的大道,想着大道尽头就是儿时生活过的寿春,诗人精神为之一振,诗情涌起,对前程又升腾起一种新的期待。
  乾道六年(1170年),陆游46岁,从南宋首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市)启程,前往夔州(今重庆奉节县)赴任通判。船过镇江,停泊瓜洲,作诗《晚泊》:“半世无归似转蓬,今年作梦到巴东。身游万死一生地,路入千峰百嶂中。邻舫有时来乞火,丛祠无处不祈风。晚潮又泊淮南岸,落日啼鸦戍堞空。”泊船地点明明是在江边瓜洲,但陆游却说“淮南岸”,足见陆游对淮南的挚爱。
  根据年谱,陆游幼时离开寿春后,再没能回故地重游,这可能是陆游一大憾事,但其长子陆子虡在寿春为官替他圆了淮南梦。
  陆游生有七子,长子陆子虡,陆游24岁时出生。陆子虡开始任职寿春的时间是绍熙四年(1193年),职务是县官。子虡赴任,陆游亲送,“吾儿适淮壖,送之梅市桥”。陆子虡在淮南为官,陆游心中非常挂念,因而对淮南给予更多的关注,“雪云暗淮天,念汝方露宿”,甚至淮南气候的变化也会引起陆游对儿子的思念。
  庆元三年(1197年)夏,陆子虡回绍兴省亲,将一幅淮上地图呈给陆游。陆游观阅地图,竟至动情落泪。《夜观子虡所得淮上地图》:“闭置空斋清夜徂,时闻水鸟暗相呼。胡尘漫漫连淮颍,泪尽灯前看地图。”“淮颍”即寿县正阳关淮河对岸的颍河入淮之口。72年前,父亲陆宰携全家由淮入颍而赴都城东京,如今“淮颍”已被敌国占有,“胡尘漫漫”,面对金兵对淮河流域的蹂躏,诗人有心杀敌却无力回天,只能空对着淮上地图而流泪,读之令人潸然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