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11版
发布日期:
碎碎念
□张妍
  
  中午拖了一个很大的快递箱子回家,上台阶的时候突然跑过来一个小朋友,伸手说我帮你吧,然后和我一起把箱子推上去,帮我开了单元门,还使劲儿踮起脚,替我按了电梯。到了我住的楼层,又客气地说了再见。我一路吃惊,一路说着谢谢。吃惊是因为他太小了,感觉像还没有上小学,就是小区里那种举着玩具枪到处跑的小小的小朋友。但一个人竟可以在这么小的年纪,就如此体谅陌生人,如此周到。
  
  人生的缘分都是一程一程的。不同的是,行将结束的时候,有的是隐退,有的是撕裂。那些什么也没有发生就隐于生活洪流的缘分,再想起来,会有一缕怅然萦绕在心里;而那些以撕裂为终结的缘分,就像是拔下手上的倒刺,痛得尖锐。
  
  读完一本长长的书,结束的时候,也会有一点告别的情绪,但是不多。
  
  晚上,一边打理花花草草,一边和好友电话闲聊,谈到东野圭吾笔下的恶意,又漫扯到这些年遇到的人和事。我们都有同感的是——招致恶意是非常容易的。对有些人来说,他出门先抬左腿,你出门习惯先抬右腿,就足以使他恨你。事实上,群体生活中,“不同”常常招致恶意,哪怕这“不同”并非不好,只是不同而已;还有一种恶意则来自利益之争,哪怕是非常非常小的利益争端,有时也足以使一个所谓的体面人撕毁体面,于一瞬间化身野兽。而在我们这个年龄,就很难不碰见几次这样的场景了。这在某种意义上,让人对自己所属的种群祛魅。表达恶意的手段也各有不同。
  因“不同”而心生恨意的人,恶意是匍匐在地下的,细细密密的藤蔓,将别人和自己都攀扯在里面。明火执仗的利益抢夺者,恶意是冲破,是道德的反面,是角逐,不顾一切才能获胜。在这样的抢夺中,怯懦是对道德的固守;一个人如果很正直,很看重道德,那这些看重和原则就会剥夺他在角逐中的力量感,使他甚至沦为“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