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4版
发布日期:
80万尾鱼苗在长江“安家”
引江济淮工程首次开展增殖放流活动,其中有胭脂鱼等珍稀鱼类
 
  增殖放流活动现场。

  本报讯长江流域迎来“新居民”啦!12月18日上午,引江济淮工程首次鱼类增殖放流活动在安徽枞阳县举行。当天,包括鳊鱼、鳙鱼、胭脂鱼等多个品种的80万尾鱼苗从铜陵市枞阳县蒲城街江堤渡口放流到江水中,在长江“安家”,为保护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改善水域生态环境注入新活力。
  当天上午10时许,放流活动正式开始,只见工作人员将盛有鱼苗的塑料袋打开,一群群鱼儿顺着滑梯一跃而下,欢快地向长江深水处游去,活蹦乱跳,溅起了阵阵水花。
  据介绍,本次放流的鱼苗共计80万尾,以鳊鱼、鳙鱼、鲢鱼等品种居多。另外,本次放流的鱼苗还有刺鲃、胭脂鱼等珍稀鱼类。
  “这些都是受调水影响较大的鱼类和区域重点保护鱼类。”安徽省引江济淮集团有限公司安庆建管处处长裴看元解释,选择这些鱼类品种,还考虑到了补充水源区江豚饵料鱼资源等因素,“可以说是为江豚补充饵料。”据介绍,在枞阳船闸下游和平渡口等一带生活有江豚,为了最大程度减少对江豚的影响,会通过每年定期鱼类放流,给江豚补充饵料。
  为什么引江济淮工程建成运营后首次鱼类增殖放流,选择在枞阳枢纽呢?裴看元表示,枞阳枢纽是引江济淮的长江引水口,是双线引江菜巢线的起点。“这里鱼类资源丰富,更有中华鲟、长江鲟、胭脂鱼等长江珍稀水生野生物种。”
  根据计划,含今年在内,五年时间里将分批向长江放流鱼苗总计400万尾。 
  为了更好地进行鱼类放流,安徽省引江济淮集团有限公司还在枞阳枢纽建成了鱼道和鱼类增殖放流站等工程。
  记者也从此次活动现场了解到,作为国务院确定的150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引江济淮二期工程建设已经进入关键时期。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释放引江济淮工程在优化水资源配置、农业应急抗旱、城市备用水源、河湖生态保护中的巨大潜能,为“皖北地区群众喝上引调水”提供源头活水。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刘旸张楠胡伟民摄影报道